当杨士奇连夜入宫觐见面圣的时候,朱允炆的脑袋也同样是懵的。
郑沂是礼部尚书,诗书传家。
他的儿子郑愈会试不第,回老家祖祠告罪,这都很合理,哪怕是回来后跑到倚月阁这种青楼买春的事,朱允炆也信。
但后面发展的事是不是太离奇了?
醉酒轻狂,竟然挥挥洒洒的提了一首黄巢的反诗?还送给了一个青楼的戏子?
要么是这郑愈蠢到头了,要么就只能是这首诗作假!
他难道不知道这首诗的后果吗?
这是谋逆大罪,实打实的意图谋反,容不得半点宽宥,即使朱允炆仁慈,诛三族,跑不掉的。
“已经查实了?”
朱允炆看着眼前的供词和上面摁着的血手印,抬起头看向杨士奇,“刑讯逼供了吧?”
后者神情不变,微微躬身,“逆贼狡诈,初时不认,都察院着人证指证后才伏法,并无刑讯逼供之事。”
朱允炆看着杨士奇的眼神便逐渐深邃起来。
杨士奇想把这件案子办成铁案!
杨士奇已经把这件案子办成铁案了!
他这是在向自己这个皇帝交投名状!
祭孔一事,郑沂身背着天下士子的信仰,不得不向朱允炆这个皇帝进行逼宫,这是儒家集团跟皇权第一次公然对抗,以朱允炆退让而告终。
今日,杨士奇将这件反诗案办成铁案,就是在替朱允炆这个皇帝出气,也是在自己额头上烙上帝党的印记。
郑愈三族的身家性命就是杨士奇他日入阁的阶梯!
这里面,或许还有不少人的影子在。
“郑沂现在还不知道他儿子在都察院?”
杨士奇摇头,“都察院的人不是在郑沂府里拿的,拿回来后也是严加看管,便是连胥吏下值,都会去指定的地方休息,不得离开都察院。”
瞒的是真好啊,落了听才来跟朕说。
朱允炆的心情有些复杂,他知道,这将是他上任以来要处理的第一次党争,迥别于后世。
杨士奇已经将自己的立场和忠心表露出来,他今日以协办学士的身份,亲自将此案办成铁案,将郑沂三族送上断头台,就是自行与朝堂群臣一刀两断,将来,是自己改革的急先锋,要保护好他。
朱允炆便闭上双眸,靠进了龙椅之中,“去吧,以谋逆罪,将郑沂一家打入诏狱。”
杨士奇便起身跪伏于地,“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