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个破除政治内卷化制度的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的科举制。
事实上压根一次科举都没推行,杨广就被推翻了。
唐朝亦没有全面科举,施行的仍是双轨制,其表现形态为通榜与行卷。
同样是参加科举,但哪些考生的考卷可以上榜,可以供录取参考,完全取决于考生的‘名望’、‘名德’,至于这所谓的名望名德,自然是当时在朝的大臣和地方的公卿贤达说了算的。
推荐你就说明你有,没有也有,不推荐你就没有,你连敲门进屋的资格都没有,考卷做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等到唐后期,科举制名存实亡,朝堂录官亦多是推荐出任,所谓的科举试卷成了走过场,牛李朋党之争愈演愈烈。
赵宋王朝算是全面科举,不过做出的政治交互,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就是一种政治妥协后带来的进步。
明清科举虽然公平许多,也破除了一定的政治内卷,但新的固化的权力阶级一样存在。
“宗亲有皇商、五军府亦有自己的商会,朕可以允许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但朕不能允许他们长期的侵占这个国家的政治红利。”
朱允炆拿出了一份名单递给许不忌,让后者看得眉头狂跳。
“自从十五年前朕开省考至今,宗勋子弟通过省考录进的官员已经达到了三千一百七十人,这些人里面官当最高已经做到了一省布政,最低的呢,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公员,但往往一年不到,就会提拔做科正,继而县副、县令。
省考本身的难度不大,他们只要好好读书,普通老百姓能通过他们当然也能通过,而只要通过之后,他们的提拔速度,那是普通老百姓出身的公员无法比肩的。
山头林立、派系形成已是不可避免的,朕可以看到的,二十年后,满朝皆宗勋。”
朱允炆微微合上双眼,面如古井:“朕之所以不管不问,是因为这些录进的宗勋子弟还没一个犯浑做错事,所以朕也不想大动干戈。
朕同样心里没底,觉得想要破解这固化的权力阶级实在是太过于痴人说梦,有些过于理想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文圻这个孩子聪明,能看出朕的一些心思,知道当权力固化后,就势必会引起严重的阶级对峙矛盾,所以他现在小心翼翼的迈出了一只脚。
朕没看错他,他是个有胆识和有大勇气的人,接下来就看他是否如当初那般,不仅嘴硬还得头铁。
五军府的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