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昊和徐光祖都不知道,曾奉先在联合豪强地主出资请土匪前来诛杀苏昊一行的时候,也曾想到了土匪是否能够敌得过官兵的问题。他明白,这件事要么不办,要办就必须成功,否则,遭遇袭击的苏昊势必会以雷霆之势予以报复,届时曾奉先以及所有参与此事的地主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出于这样的想法,在与庞登魁联络之后,曾奉先又去找了另外一股势力,那就是盘踞在盐城海滨的倭寇。
盐城县濒临海边的地区,是大片的盐碱滩涂,这些地方无法耕种,只能生长芦苇,所以很少有人会到这一带来活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支倭寇来到了这里,在芦苇荡中建立了一个营地,并屡屡从此处出发,前去骚扰周边府县的百姓。
淮安府上下的官吏们都知道这支倭寇的存在,但大家都讳莫如深,不向上级提起。也许是出于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想法,这支倭寇在淮安本地作恶并不多,偶尔袭扰一下盐城县下面的一些乡村,抢点粮食,或者掳掠几个女子,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是经常发生的,当地官员又有何必要去追根究底呢?
发展到后来,倭寇甚至还会到县城或者镇上去闲逛,买东西、下馆子、逛窑子之类,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倭寇,但衙役、官兵都不去招惹他们,大家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曾奉先担心庞登魁无法消灭苏昊的队伍,灵机一动,便想起了海边的这群倭寇。与大明官兵相比,倭寇的战斗力是惊人的,几十名倭寇追着几百名大明官兵满处跑的事情,在各地都时有发生。曾奉先相信,如果他能够把倭寇请出来,那么这一仗就稳操胜券了。
当然。曾奉先也知道,要请倭寇帮自己打仗,花费远比请庞登魁要大得多。而且,与倭寇合作,颇有些养蛊的意思,惹上身了,以后就很难摆脱了。倭寇在盐城建窝点,偶尔会派人到周围的豪强地主那里索要一些保护费,这些豪强地主除了给钱之外,并不与他们发展什么更亲密的关系。也是担心与他们靠得太近会有麻烦。
这一次,曾奉先是已经走投无路了,明知勾结倭寇是饮鸩止渴的事情,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端起了这杯毒酒。
藏身于盐城的这支倭寇,匪首名叫池田次郎。曾奉先托人与池田次郎取得了联系,先付了1000两银子的定金,请他们在庞登魁这帮人的背后埋伏。双方约定,如果庞登魁打败了官兵,那么池田次郎他们就不用出手。这1000两就算是跑腿费。如果庞登魁他们失手了,就会向池田次郎埋伏的这个方向败退,把官兵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