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匠作局火炮司司长王又安,周大海的师兄,赵士桢的传人。
他当年和周大海被丁毅一起召过来,他主要负责和葡萄人鲁末略一起造炮,他精通神器谱,会造各种火器,百人敌和万人敌也是他率先研究出来的。
“丁大人,我们讨论过,这个应该不是很难,因为他原理和百人敌差不多,点燃之后,有一定时间再爆炸。”
“关键是如何点燃,如何控制时间。”
“是否可以在上装引信?”丁毅问。
因为万人敌和百人敌都是靠引信点燃的。
“可以的,丁大人,其实咱们明朝也有这样的炮弹,叫开花弹。”王又安道。
原来明朝时,已经有过所谓开花弹。
但那时制造工艺太落后,所以火炮发射的时候非常危险。
他们发射时要先点燃“开花弹”上的引信,把开花弹放进炮管里面时引信朝前,然后再迅速点燃火炮上面的发射药引信。
那时候的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发射药被引爆后,会从“开花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极容易引燃“开花弹”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导致提前爆炸。而且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流行不起来,然后就慢慢被弃用了。
“所以一是解决炮弹壳牢固的问题,二是解决发射药引燃引信的问题,应该是可以的,给我们点时间。”
王又安代表火炮司表态,需要时间。
丁毅虽然是军校生,但也没研究过这个,他仔细回忆,依稀记得好像历史上有种什么炮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了。
“让我想想--”丁毅站起身,在会议室里走来走去。
这可不是他前世看到的历史,而是看一本网络小说里主角写到的。
时间有点久,一时想不起来。
他走来走去,再想想百人敌的样子,终于,一拍脑袋。
“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那个叫木管引信炮弹---”
居然什么样,他当然记不起来,只记得是用木管插进炮弹里,引信才插进木管里,只露一点点头。
他还记得炮弹底部好像要用木托固定,但怎么弄的,完全不清楚。
他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现场坐的全是专家,大概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