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来车夫胡三。遗玉和卢智便上了从学宿馆后门路过的杜若瑾的马车,同往程府去。
遗玉进到马车内,刚刚在卢智身边坐下,对面便递来一只两掌大小的八角紫铜手炉,手炉那头,是银线滚边的细绒袖口。
“拿着。”杜若瑾见她不接,便出声道。
没等遗玉动作,卢智先伸手将手炉接了过来,塞进遗玉并拢在膝盖上的冰凉小手中,遗玉道了一声谢,便用十指将手炉包住,另人舒适的热度从指上开始蔓延,刚才在宿管门口冻得鼻子都有些发凉的她,忍不住在心中叹上一声:
这杜若瑾还真是个体贴的人。
马车驶动后,卢智问道:“杜兄到程府去,是找程大人有事?”
杜若瑾毕竟是国子监的先生,不大可能是专门到程府去看受伤的程小凤,尽管两人有交情。
杜若瑾答道:“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去看看小凤,二弟本来要去。可刚才比试完被叔父有事带走,只能托了我去看望。”
原是代杜荷去探望,那也说得过去。遗玉知道他话里提到的叔父,是此次五院艺比的九名论判中的一位杜大人,杜如晦的胞弟——工部尚书杜楚克。
这位杜大人同其在长安党争之中保持中立态度的哥哥不同,他另身兼一职,乃是魏王府长史,很明显是属于李泰的拥护者。
卢智和杜若瑾从今日卢书晴拿到第二块木刻,谈论到后天最后一项比试礼艺,身子渐暖的遗玉,在一旁认真听着。
若说五院艺比九项比试之中,题目花样最多的,不是囊括种类最多的乐艺,亦不是那日折腾的四十多名学生在围楼里跑来跑去半个时辰的书艺,而是每年比试题目都让人叫苦连天的礼艺。
礼艺所指,不单是一部《礼记》,更主要的是为人处事和同人的交际能力,比试题目也以此为准,不是在君子楼写写画画,而是根据比试所出题目,到长安城中去完成任务,看谁能够最先返回到君子楼中,这过程中的曲折,单单耳闻是无法体会的。
遗玉听卢智讲过,有时一场礼艺比试,要从早上到入夜才能分出胜负。
“杜兄可还记得,去年三月你还在学里念书时的那次礼艺比试?”卢智似是想到什么趣事一般。忍着笑突然问道。
遗玉看见杜若瑾脸上露出的无奈之色,心下好奇,又听他俩说的不清不楚,便扭头用眼神询问卢智。
不顾杜若瑾的尴尬,卢智开口对她道:
“那时我还在四门学院,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