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不光是嘴上说说,给刘浪的支持也在逐渐发力。
如果说1935年这一年,国府在军制上有什么大动作,除了继续对战略大转移中的红色部队坚持不懈的追杀并继续整编德械师大量进口军火以外可能就是全国第一次大规模授衔了。
从1934年7月到1935年1月,国府重新制定了《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到了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一级和二级,同时增设了特级上将军衔,从4月起,国府就陆陆续续对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授衔,中国的军衔第一次规范化。
这亦是中国从清末移植以日本军衔制为蓝本的现代军衔体系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全国范围内规范化的授衔。规范化以将官军衔整编全国各军的同时,也遏制上将军衔的泛滥问题。
之所以说1935年以前的上将军衔太过泛滥,亦和中国自推翻满清王朝以来政治形势的变换有关系。尤其是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军事大员都被授予上将,甚至还有师长和旅长领上将衔的,比如1923年11月,陆军第26师师长曹锳被授陆军上将军衔。再如,1924年7月25日授陆军上将的王汝勤。时任勤威将军、第八师师长兼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再加上各地军阀林立,自己给自己授个上将衔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以说,上将军衔,在1935年以前并不怎么值钱,实在是太多了。
国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后,为避免矛盾,一直未在将官军衔上大规模有所行动,随着全国政权掌握进一步加强,终于在1935年开始对全国军队进行第一次正规授衔。
基本原则是旅长、师参谋长、副师长授少将衔;师长、军长、兵团司令、集团军司令授中将;各地军阀首领及资格老权力重的军人以及一些为革命为国捐躯的军人授上将;上将又分为三级,分为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
第一次将中国原有的将官三级制变成了类似于第三帝国的将官五级,这当然有第三帝国军事顾问在军衔改制背后的影响。
从1935年上半年开始就在向各地军官授将官衔,特级上将自然是如今中国第一人光头大佬的,相当于大元帅,全国仅有光头大佬一人。
而像刘浪数月前刚和人谈完生意的山西老汉,则成了国府的八名一级上将之一。而刘浪的那位掌握四川大权不久的堂叔刘湘,则成为二十名二级上将之一,和山东的韩复渠、北平的宋哲元、江西的刘峙、湖南的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