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样子,如果瑟斯顿教授哪里没有问题的话就拿去发表吧!我还等着拿这个打戴森教授的脸呢!
至于瑟斯顿教授那边就更简单了,上面只有三个标点符号“!!!”,似乎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表达他对吕丘建论文的赞赏。
ok!既然没有问题那就投稿吧!吕丘建打开邮箱,输入《science》杂志的投稿邮箱,将自己的文章发送了过去,上面署的自然是京师大学的名字;为了避免《science》因为论文过长拒绝刊登,吕丘建还专门附上了一个缩减的版本。
两天后,《science》杂志编辑布劳瓦尔德在经历了一次愉快的夏威夷之旅后重新回到办公室,哼唱着夏威夷传统的曲子打开了邮箱。
“这个是生物学的论文,该给哈利初审;这个是关于高能粒子的论文,该给曼哈顿审核;这个是...广告邮件,直接删除!......”,他熟练地进行第一轮的工作分配,两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吕丘建的论文,“哇喔,《关于使用richi流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这个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这篇论文得到证实的话!”
在《science》工作了这么久,布劳瓦尔德见过无数标题耸人听闻的论文,解决庞加莱猜想还算不上过于夸张,搞定统一场论的文章他几乎每周都可以看到,所以并未惊讶多久她就将文章转发给负责数学类论文初审的编辑。
《science》的审稿流程是编辑要筛出不靠谱的,然后给编委(2~3个)继续筛,编委筛过之后给相关专业的审稿人(一般是2个),审稿人拿出意见之后回给编辑。
负责数学类论文初审的编辑斯佩克特和同事在看过这两篇论文后又将它们发送给了《science》的数学类论文审稿人,这次他选择的是耶鲁大学费里格教授和哈佛的福斯曼教授;当然等发送过去的时候已经是吕丘建投稿好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给我倒一杯咖啡过来!”,耶鲁大学数学系的办公室里,费里格教授将空杯子递给他最喜爱的学生**,然后慢慢的等待《science》发送过来的文件下载完成,这两篇论文的题目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决定推迟下午的安排,先将这两篇论文研究完毕再说。
“有人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冲好咖啡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教授先生打开文件,这个标题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刚好这也是他和费里格教授研究的方向,只是努力叙旧还没有找到突破口,眼下见人已经做出成果,不由得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