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我们却有很多选择,可以观看未来的局势发展。
至少也要成为楚霸王,有问鼎天下的可能。」
蜀王钱明义看着大臣们又争吵起来。
这就是蜀国的现状,他们对于未来卷入战争,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
虽说帝国给予一定的保障,不卷入战争也能活下去。
但前往欧洲这种蛮荒之地建国的人,无论是君主还是跟随的臣民,都有一种不服输的闯劲。
他们拼命的目的,那就是创造一个辉煌的国家,让自己青史留名。
让他们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伏低做小,每个人心中都不愿。
最关键的一点,按照《建邺公约》的相关规定。
他们只要不是在战争中死在战场上,哪怕是被敌国俘虏,最多也不过是家产被没收,人被驱逐出境。
作为失败者,不会被人夷灭九族。
有了最起码的人身保障,也让各国的高层,对于战争的恐惧,下降了许多。
蜀国高层其实没有投降派,全部都是主战派。
但怎么战,
大臣们的分歧很严重。
首相黎酒、大都督何峰为代表的速战派,他们推崇先发制人。
只有蜀国在开局打出优势,这才能保证蜀国不会被消灭。
等到某个国家,以战养战,凭借他们工业国的优势,蜀国很难抗衡。
吏部尚书许怀英为主的大臣。
他们建议蜀国先观察局势,等到局势清晰时,他们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以蜀国目前的实力,没有能力挑衅工业国。
只有站在胜利的一方,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想要操作好,实在是太难了。
蜀国必须要在战争陷入焦灼之时,加入到未来胜利的一方。
加入的太早,将会变成炮灰。
加入的太晚,没有办法分享到战后的利益。
这对于战略眼光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但真能押中,蜀国将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黎酒这一派,高风险高收益,不需要太精确的操作。
许怀英这一派,低风险收益不定,完全看战略眼光,上下限差距极大。
蜀王钱明义也没有想好,蜀国到底走什么样的路线。
这两条路线,都有着明显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