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人才流动的非常快,所在的国家一旦无法让他们实现理想,这些人立刻就用脚投票。
红山岭地区不只关乎着瑞国和蜀国不能放弃的领土。
更是有一座大铁矿,关乎着两国工业的命运。
以国家荣誉和工业生死这两个角度入手。
可以大范围调动两国百姓的情绪。
即便是两国高层,有缓和战争的打算,他们看到百姓群情激愤,也要考虑这样做是否妥当。”
楚王鲁晨阳听着米有德的讲述,他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场景。
楚国上下真的群情激愤,想要发动一场战争。
这个情况下,哪怕是他身为楚国君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那也无法逆潮流而动。
顺应百姓的意志,楚国将会团结一心,很大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逆潮流而动,以君王的绝对权威,压制百姓的想法。
这样做就会让百姓把矛盾,转移到楚国王室。
轻则国君之位坐不稳,重则引起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姓真的被鼓动起来,达成一致的意见,哪怕是必输的战争,那也要先打一打。
只能等到百姓热血消退,理智占据上风,才能考虑撤军的打算。
但那个时候,未必有撤军的机会。
楚王鲁晨阳心中仿佛被一柄大锤敲过。
他语气颤抖的说道:“这个做法,这个做法真在欧洲某个藩属国出现,必将会导致欧洲大战全面爆发。”
他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出现了百姓群情激愤的情况。
国家顺应百姓的意志,对外发动战争,已经是最优解。
米有德语气依旧平和的说道:“这个场景,小民在《国家利益》杂志上早有预言。
这就是军备竞赛崩溃,导致某个国家经济崩溃。
经济崩溃导致百姓或是失业或是收入下降,最终导致百姓群情激愤,导致百姓与朝廷的矛盾加剧。
朝廷为了转移矛盾,只能向外发动战争。
这两件事的内核其实一样。”
楚王鲁晨阳感慨道:“矛盾转移,总比在国内爆发要好很多。
两害相权取其轻,也不是不能接受。”
米有德继续说道:“除了百姓之外,军人也是可以利用的对象。
军人群体也有着他们的利益。
军人想要建功立业,只能依靠战争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