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吃完午饭的食客,没有离开,反而呼朋引友,人越来越多。
来悦来酒楼二楼吃饭的,大多是一些有钱有闲的人。
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来交友聚会。
今天他们在悦来酒楼却遇到了一件奇事。
杨伯成刚刚坐下,听叫他聚会的孙伯安这样说,惊呼问道:“你说什么?刚刚有人在这里讲史?这怎么可能?是哪位大宗师?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孙伯安哈哈大笑道:“不是大宗师,看起来很年轻的一个儒生,十七八岁,和我们差不多大,名叫林伯山。也不是讲史,是讲故事,他说这叫说书,一部类似讲史的讲故事,可有意思了。唉……我说的有点绕,你听不懂吧!没关系,看,我是我们摘抄的稿子,你好好的看看,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杨伯成稀里糊涂的接过孙伯安的稿子,一眼的是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伯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诗词只是小道,他们读书人还是以研究经义为主。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诗以咏志,词以抒怀。能写出好的诗词的读书人,总是让人心向往之,这两个小道,也是读书人们的两大娱乐项目。
“好词!真是好词!和现在大多写亲友爱情的不同,竟然是写的是历史感悟,这是大情怀啊。”
再看第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更是让他震惊,仅仅八个字,竟然有种道尽了历史的感觉。
看到“九州大地,汉朝……”杨伯成明白了,为何说是讲故事了,这个朝代和地方都是虚构的,可不就是一个故事吗?
再看里面的设定,虽然有儒生,却是没有浩然正气,更说明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虚构的故事了。
只是,杨伯成看完之后,却还是被深深的震憾了。
虽然里面的背景地虚构的,朝代是虚构的,人物是虚构的,甚至连官职,官员的选拨制度等等,都是虚构的,可是读起来,却十分真实,好像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朝代,这样的人一样。
逻辑清晰,人物性格鲜明。
关键是,里面涉及到的文学素养,权谋等等,却很真,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的人,写不出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儒生,也不可能写的出来!
想到这里,杨伯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应该不是林伯山写的,以他的年纪阅历,他应该写不出来这样有内涵的文学作品。”
孙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