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潘璋早在黄盖出现时,就发现了他。
看见黄盖开始调动后面的骑卒和铁甲士,潘璋感觉到了威胁,招呼如山营停下脚步,不再追击孙家军士卒。
同时,他还立刻传令后面休息的第二队、第三队铁甲士卒上来填充战线,增加厚度。
而更后面的第四、五两队铁甲士卒则重新开始披甲。
铁甲士的战斗是不可能一直披着甲胄的,沉重的甲胄本身对人的负担就很大,人的体力是吃不消的。
在评估战线只需要三十人就能填满之后,潘璋果断将手下的如山营分成七队,每队三十人,而最后二十人则分为两什,分别由什长统领,再带着百余辅助的弓手,刀盾兵上城墙,以防止对方从城墙上突袭过来。
第一队参战,第二警戒,随时上前支援轮换、而第三队则在辅助兵的照顾下席地而坐,补充水分。
后面三队则席地而坐,脱去甲胄,或进食,或喝水,保持或补充体力。
除了前两队外,后面每队之间的距离为三十步,而且有道路两旁的民房遮蔽,已经脱离了弓箭的威胁。
眼看着黄盖要发动骑卒冲锋,一队铁甲士厚度太薄,很容易被冲散。
一旦前排崩溃了,那后面很可能因为来不及披甲而被彻底击破。
潘璋不敢大意,发号施令,同时紧盯着对面的黄盖。
第二、三队铁甲士刚刚走进队列,形成三排战线时候,黄盖的骑卒也已经冲到了跟前。
倘若不是潘璋反应敏锐,仅仅以单薄的一排铁甲士,如何能阻挡的住黄盖的骑兵冲锋?
重甲步兵克制骑兵,必须要有三要素。
第一,骑兵没法从侧翼迂回骚扰。
第二,重甲步兵阵线要厚实,最少也得五六排以上。
第三,重甲步兵士气要高昂,要稳的住,站的住。
如果一只重甲步兵能够站的住,哪怕手里只有刀剑锤这种短兵器,一样可以击退骑兵。
骑兵在正面战场上,只能和重甲步兵形成兑换,而不是克制关系。
可骑兵一旦击破重甲步兵的战线,导致对方阵型崩坏,那就是彻底的收割了。
刚刚黄盖的突袭之所以如此迅猛,就是看到了可乘之机。
三十名铁甲士在二十步的距离上,只能拉开单薄的一层战线。
黄盖只要冲破这一层,根本不用管身后的情况,朝着纵深继续突袭,把被他撕碎了的铁甲士扔给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