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宣义坊。
杨钊那破落的小宅院大门敞开着,里面人来人往,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院子里堆放的多是从杨慎矜别宅库房中搬来的布匹、粮食等大宗物件,一个账房先生正在清点。
几个右骁卫早已卸了盔甲,正坐在井边喝酒吃肉,大快朵颐,顺便盯着那账房先生。
有人走了进来,敲了敲本就开着的门。
右骁卫中有人认得薛白,连忙起身道:“薛郎君来了,杨参军在里面。”
“多谢。”
薛白点头致谢,走向大堂。
几个右骁卫重新坐下,嘀咕起来。
“那是谁?”
“你可得记住他,小小年纪比鸡舌瘟还厉害。咦,田大、田二,站外面做甚?进来喝一盅,你们如今可不同了!”
……
大堂上正在清点的则是相对贵重的物品,有個少年正坐在一张大桌上盯着,见薛白进来,很没礼貌地叫嚷起来。
“你谁啊?别乱进知道吗?”
“敢问可是杨家大郎当面?”薛白听杨钊说过他长子杨暄时年十七岁,想必便是这位了,“我与国舅同僚,有事找他。”
“国舅是谁?”
大概是因为如今长安城中还没几个人把杨钊当作国舅,杨暄颇为迷茫。
他酷似其父,长得人高马大、仪表堂堂,一开口却是草包样。
“大郎太谦虚了,身为贵妃亲戚,却不声张。”
杨暄张了张嘴,终于反应过来,转头向后院的方向放声大喊。
“娘!贵妃认了阿爷当国舅,我们家要富贵了!”
不一会儿,有婢女匆匆跑了过来,急道:“大郎莫嚷,也不怕吵醒了阿郎?”
说罢,她带着薛白往后院去。
“阿郎睡着呢,俊郎君稍等,让娘子去唤他起来。”
“不必吵醒国舅,我等着即可。”
薛白知道杨钊肯定睡不了多久,因为大堂上有个账房已准备要写礼单了。
礼单这种事,给谁送、分别送多少都有讲究,杨钊只能亲力亲为,可见他也是有旁人代劳不了的才干。
忽然,前方人影一闪。
薛白转头看去,正见一名男子系着腰带从西厢跑向后门,绕过正房,消失不见了。
之后,杨钊那名妓出身的正妻裴柔快步从西厢房中出来,脸上还带着红晕,极为热情地引着薛白到西厢房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