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新春佳节,这是施老爷子离世后的第二个新年。上一年正逢施老爷子丧期,施家人便没怎么热闹。今年,他们还是打算全家人好好聚一聚。
为了回老家过年,除夕一大早,施大国和杨慧便带着蕾蕾踏上了回乡之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奔波,三人终于在午饭前赶到了家。施老太太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午饭,有红烧鲫鱼,百叶包肉,油豆腐塞肉和炒青菜,菜式还是那些菜式,却已经是老太太能拿出来的最像样的菜了。
不同于蕾蕾在家吃的10厘米左右的一整条的百叶包肉,奶奶家的做法是用一整张百叶裹上调过味的肉糜,用绳子捆扎好后放大锅里,倒上酱油、放上盐、糖等调味料煮上半个小时,吃的时候再切成大拇指长短的一段段,地地道道浓油赤酱的本帮特色。
施大国曾给蕾蕾解释过为什么乡下的百叶包肉要做成那样。
“因为过去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普遍都不好,家中收入少、人口多,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一碗百叶包肉做上十来条,吃的时候一人一条。能吃上百叶包肉的日子一般都是大日子,清明、冬至或者过年,而百叶包肉通畅也是作为祭祀的菜肴端上供桌的。每次家里的长辈一般煮三四条用于祭祀,供完之后再热一热就端上了餐桌,供全家人分享。所以,只能将一条百叶包肉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这样才能一人一筷子,人人都能吃到。”
蕾蕾无法想象那样艰苦的日子,但她觉得这种做法自有这种做法的好处,那就是汤汁的味道都渗透进了肉里,更入味了。蕾蕾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家做的百叶包肉、肉面筋塞肉和油豆腐塞肉,她觉得那肉末里裹挟着一种特殊的香味,是乡下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妈妈和外婆做不出来的。凭着味蕾的记忆,即使将奶奶家的菜和妈妈做的菜混在一处,她只要尝上这么一小口,立马就将它们区分出来。
三人匆匆饭毕,只见菜式还剩下一些百叶包肉和油豆腐塞肉。施老太太拿起较少的那碗百叶包肉倒入了油豆腐塞肉里。
“妈,你吃的太少了,我再给您添点饭,你把这百叶包肉吃了吧!剩下那些油豆腐塞肉晚上热一热还可以当一个菜。”杨慧一脸贤惠地伸出手去,想接过婆婆的碗去替她添饭。
“不用,不用,我已经吃得很饱了。”施老太太赶紧摆手拒绝道,“你们吃饱了没?赶了一上午的路一定很饿,要是没饱,再去添点饭。”
“我们也饱了。”杨慧赶紧说道,“我是看还剩下那么些菜,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