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人员众多,其中博学多才之辈更是不少。
许多人在儒学之外的造诣,都足以彪炳青史。
可问题是,这些人的博学只不过是顺道学的,并没有被当做主业。
复社士人的主业,依旧是对程朱理学的研究和学习。
作为复社的领袖之一,张采的“绝功名、重实学”对社员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张采的“重实学”和后人理解的实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以后世的思维来看待张采的主张,自然觉得非常贴切和正确。但时代不同,其中的含义也相去甚远。
这就需要掌握其中的差别。
比如张采还曾说过,“绝功名,则绝经济。”
这里的经济,显然指的是不考取功名的人在收入上存在的问题,而非后世所理解的生产、商业等所产生的价值和行为。
因此,张采的“重实学”是经不起推敲的。
复社所提倡和遵守的“重实学”,不过是回到古文典籍当中,完成对儒学经典的再认识罢了。
可儒学天生就是纯粹的思想学说,缺少和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再如何去“重实学”也难以对国计民生有什么帮助。
思想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
然而思想的成就,必然是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没有强大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就不会开花结果。
后世中国在文化宣传领域的弱势和发展,就是最好的明证。
在国际舆论场中,许多人都能够感觉到,中国非常被动。
是中国人不懂宣传吗?
是中国人宣传不卖力吗?
显然不是。
根本原因就在于,宣传的渠道和工具不在中国人手里。
推特、脸书、油管、INS这些就是工具,同样的,这些也就是实打实的物质基础。
同样的,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对外宣传和舆论成果,就远比之前要好的多。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综合国力提升,为舆论和文化宣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只有明白这个,才能够发现儒家学说存在的弊端。
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儒家学说和地主阶级相结合,依靠着地主阶级掌握的财富和权力,成为了显学,无人能敌。
可在明末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兴阶级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