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传送回来的情报,清军共分为三路。右路由多尔衮、多铎率领两白旗,会合咸镜道、江原道的朝鲜军队,正在奔蔚山而来,届时我军东部的防线将会经受考验。”
清军出动的消息,令夏军也开始忙碌起来。
联合军事会议上,赶来的柳一元看向白小七。
“你们的东线防御可有问题?”
白小七站出来,在地图上将部署做了讲解。
“在东线,我们沿着洛东江拐弯处一直延伸到海边,进行了分段防御的部署,把控住了每一条山间小路。同时在各个高点布置了警戒哨,而在二线预留了大量的预备队。清军发挥不出骑兵的威力,只能靠步兵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来打,保证他们不能越雷池一步。”
众人仔细观察釜山北部的地形,将自己放在清军的角度,也不禁十分头疼。
朝鲜大部分的地形都是丘陵、山地,为数不多的通道都在山脉之间。
偏偏这些山峰还不是很高,最多只能称为高地。这样一来,只要占据了上面,就可以扼守住山脚下的通道。
不将高地攻下来,军队是没有办法通过的。
即便如此,白小七依旧在当道之上部署了足够的军队。
古往今来战术的布置,往往伴随着的是武器射程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两山夹一谷的地形,都可以将军队部署在高处。
就比如说孙传廷埋伏高迎祥的时候,便只是将军队布阵在了官道上,而没有去抢占两侧的山峰。
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侧的山峰距离下面的道路足足有一千多米高。
明军的手中根本就没有能够打那么远的武器。
如果将军队部署在上面,并不能起到居高临下的作用,反而只能目视着农民军逃之夭夭。
即便是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很多双方争夺的制高点,其实也不过只有几百米而已。
同样的道理,太高的山峰就不是制高点了,而是风景。
白小七部署的重点,就在金井山城的东侧。
这里是蔚山通往釜山最宽阔的一条道路。
巧妙的是,在山谷的正中有一座高度仅仅几十米的高地,完全扼守住了两侧的通道。
白小七在上面足足安排了两个营,配合上两侧高地上的友军部队,将这里卡的死死的。
“中路的清军主帅是肃亲王豪格,他率领正蓝旗同科尔沁蒙古,将会与金自点率领等朝鲜军队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