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不会坚持无谓的牺牲,更不具备什么骑士风度,他们的生存哲学是从狼那儿学来的。
与明军和蒙哥部战士直接交手的一部分鞑粒兵三五成群,配合作战,犹如陷入绝境的狼群一般殊死一搏,给自己的族人争取着机会,后半部人马则利用族人用生命给他们换来的机会,迅速渡河,泅向流花河北岸。
混战的现场双方人马犬牙交错,鞑靼兵以命换命,总算给自已的族人争取到了机会,一部分鞑靼兵度过了流花河,落荒而逃。留下来的士兵人数相差悬殊,很快就被蒙哥和明人的联军杀光了,未及稍事喘气,他们就依照预定计划月,追着泅过流花河,掩杀土哈部的残兵去了。
饮马河东岸,哈尔巳拉率领人李东挡西突,却被明军不吝价格,死死地留住,尽管明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可是三个方面的阵地,始终岿然不动,饮马河北岸的战火越烧越小,喊杀声已不复与闻,步队被渐渐压制到一起的哈尔巳拉被迫决定过河北撤。
他虽无选择,过河已是唯一的道路,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尽管殊死一搏能予明人重创,可是全军覆灭者只能是他。哈尔巳拉本部的戎马也实施了断尾计划,留下一部分人与明军死战,其余人马趁机过河,可是河道漫长,明军一俟发现他的念头,上游和下游立即有明军也开始渡河,追击战仍在继续
最早撤过流花河抵达北岸的土哈部落残兵只逃出了不到三十里,就迎面撞上了兀良哈三卫的精锐骑兵,兀良哈三卫现在和阿鲁台结了死仇,想不卖力气都不成,他们现在比明军更迫切地想要杀伤鞑靼的力量。以逸待劳的兀良哈士兵和鞑靼士兵一样都是蒙古人,所以用的冲锋战术也几乎相似。
他们一丛丛的以十人为一队,四面八方摆阵冲锋,分路前进,突破攻击,用得正是成吉思汗时代传下来的骑战体例:“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而落荒而来的鞑靼兵在对岸时还能连结比较完整的建制和队形,泅水过来后整个步队都被打散了,尤其是他们惯穿皮甲,皮甲浸水之后又湿又硬、沉重无比,这也阻碍了他们身体的灵活,两军甫一交战,饶是他们人多,还是马上就落了下风。
兀良哈的战士从四面八标的目的散乱的鞑靼戎马凿穿而过,策骑冲突,频频地掩杀着,很快,蒙哥部的士兵和明军也从河那边追过来了,再后面,哈尔巳拉的人马被明军追着也在向这里艰难地跋涉,五花肉似的大乱战开始了
哈尔巳拉是一个很老练的将领,如果不是尚未交战,他的计扑就被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