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的铸钱监已经全部运转起来,每天都有钱从钱监里运出来。
这些钱的用处也很简单,买军用物资。
朝廷四处开战,军用物资急缺,例如铁、粮食、盐、箭矢等等。
一旦这些钱通过朝廷的购买行为,流入到民间,民间的货币增加,物价适当的上涨就变得正常了。
三百文一斗,这个物价水平,在大唐算比较高了。
放在大宋,就是比较低的。
主要原因还是货币的供给量。
言下之意是,看似粮价高了,但民间的钱也多了。
李倓想了想,他觉得这个逻辑还不能如此粗暴简单。
他问道:“朝廷铸钱都从哪些地方购买物资?”
“是从各地商人那里,商人则从民间收集。假设臣是京畿的一个商人,朝廷向臣购买了箭矢,臣会让商社的人制造,至于原料则来源于商社从民间的购买。”
“每一环都是购买所得?”
“是的。”
刘晏知道圣人担心的地方在哪里。
朝廷向民间购买物资,这笔钱是从钱监里铸造出来的,朝廷的本意是买物资没错,但更希望钱能流入到各个阶层手中。
而不是被某一个阶层所把控。
“洛阳造船案后,两京的商社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严查,两京商社的商人现在还是比较严格的遵循商社法的。年初刺史案也同样牵涉到了地方许多商人,官商勾结是对商社法和工人收入的一大危害,臣觉得这一次的严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这些。”
“如此说来,找民间大量购买物资,钱流入到商人手里,还有一部分是可以流入到工人和其他原料提供者的手里的?”
“粮价就可以反应出来,如果钱只是到了商人口袋,财富过于集中,粮价是很容易下来的,只需要粮食供给多一些。但现在的粮食供给已经很多,粮价却还比天宝年间高,说明相当一部分人是有不错的收入的。不仅仅是朝廷购买物资使他们有钱,各地商社按照律法运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就能养活不少人。”
李倓这才点了点头,他心里寻思着,刘晏没有学过现代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但他长期从事财政,对商业和民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居然能用很简单的话说出供需关系出来,也能从供需关系中阐述出货币发放的时候的流向问题。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总结发钱和物价波动。
“朕昨日接到高仙芝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