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说大哥既没有礼,又没有智,行事又常常占不到理,就是一个书呆子。”英华的神情带着些微调侃,耀祖对她的母亲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她也不能够发自内心的去尊敬这个大哥。
“耀宗说的很对。”二儿子的话还算公道,柳氏听了心里很快活,刚才耀祖带给她的不悦就冲淡了许多,她微笑着说:“你大哥来找咱们麻烦,咱们就打败他,让他走。他不来,咱们也不要找他麻烦。”
英华清脆的答应一声,母女两个吃饭不提。饭罢,柳氏安排第二天的家事,留下女儿旁听。管家们才到齐,就听见靴子响,王翰林父子两个前后进来,王翰林脸色不大好看,王耀祖更是一脸的悻悻然。
家里几个管事的都在,王翰林便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柳氏。柳氏微笑着喊了声“老爷”,又没事人一般朝耀祖点点头,笑问:“李大人回去了?”
英华请过父亲安,又笑对耀祖问嫂子好。王翰林见女儿懂事,脸色好看许多,坐下来顺手把柳氏面前的茶碗抬起来吃了一口润喉,道:“我和李大人商量好了要做近邻,明日先去县里看看可有合适的宅院。若有就买下来,若没有,就先租几间屋住下来,慢慢买地再建几间草屋也罢了。”
“大伯已将东侧院腾出一半,就等父亲回家。”耀祖站在父亲的身后,挑衅的看了柳氏一眼,朗声道:“王家五世聚族而居的,请父亲三思。”
大儿子隐有所指,话不中听,王翰林皱了皱眉,挥手让管家们退下,道:“若是住得下,理当和族人同居。然东侧院你大伯一家住着都窄,再腾出来一半,他们住不好我们也住不好,倒不如我另觅住处,大家方便。”
“父亲……”耀祖恨恨的瞟了柳氏一眼,低下头看自己的脚尖,“父亲有家不回,族里要笑话我们这房不和的。”
柳氏听得这话,只看着王翰林笑。王翰林得意的拈着胡须,看着儿子笑道:“耀祖,为父出仕之后,每年的俸禄都要送一大半与你大伯补贴书院的开销,你可晓得送了多少年?”
耀祖恍惚记得小时候母亲曾为此事和父亲吵过架,思索半日,实是不知,只有默然不语。
“二十八年!”王翰林傲然道:“每年年底你大伯都会寄一篇书院的开支帐与为父,爹爹都不曾拆开来看过一眼,前日你妹子替爹爹收拾书信时数了一数,一共有二十八封不曾拆开的信!我和你大伯友爱至此,哪个妄言我们不和?”
耀祖低头,无言以对。大伯主持富春书院近三十年,声望极隆,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