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缺钱的。她不晓得没钱的苦楚,自然也不能察觉有钱的好处。她觉得柳家的钱很不少了,原当让舅舅读书,舅舅便是不能做官,到底书香能破铜臭气,做个读书人多好。
是以她甚是看不惯舅舅姨娘们看的钱真,整日只想着做生意。长辈们也就罢了。似英华表妹便是天份有限,琴棋书画也要略知一二,再不济也要会写几个长短句,才不枉她投胎到翰林家。偏她生在清贵翰林家,姨母是个俗人,养得她除了挥拳打人,就只晓得看个家务帐,风雅的一件不会也罢了,女孩儿家绣个花都不大精通,实是俗的出众。
树娘略劝过英华几次,英华笑嘻嘻的也不当回事,她就嫌英华俗气,无事不肯找英华玩耍,要么在自家院里写字儿画画儿,要么带人坐船在西湖里逛逛,去街市上买几本新书,一个人玩的极是自在。
英华和树娘各过各的,就把清儿落了单。清儿自然是不敢凑到英华那边去的,树娘那边她又贴不上去,独在她那个小院里住着也闷的紧,是以她整日只在藏坐着。三个人居然相安无事。
这一日杭州城里沈侍郎家给杨氏柳五姨送来了赏荷花的帖子,沈家打听的甚是清楚,还给内宅的三位小姐发了请帖。
杨氏和柳五姨商量,沈家之前和柳家并无来往,突然送帖子来请女眷们,连前边借住的杜九娘都收到帖子,必是沈家有相亲之意。再使人去打听,沈家几个儿子确实都不曾择配,这确是相亲无疑了。既然是相亲,英华已是定过亲了,就不必去了。杨氏原是当家主母,若是直接把话说到她面前,又没有长辈挡在前面,不合适也没个腾挪,她也不合适去。便是柳五姨带着树娘和清儿去。
杨氏早饭时说五姨会带树娘和清儿去,留英华在家陪她。英华便知这个是相亲会,她订了亲的人没她什么事儿,笑嘻嘻答应了一声。
这样的宴会树娘也参加过好几次了,说英华不去树娘心中就有数,吃过饭就推不舒服回去了,使了她自己的人出门打听沈家底细去了。
清儿在沧州时,杨氏也带她出过门,虽然不曾明说,总是为她择婿计。从前她还不觉得这样的机会要抓紧。然前阵子她和哥哥暂时跟着堂兄过活,堂兄的朋友们也见过几个,她在堂兄的暗示下也没少露面,然人人都是想和她私会的,正经托人来说媒的一个都没。她自家也有些察觉,只说看见好的必要抓紧,是以遇到旧日同窗芳歌的兄长,晓得那人是个正经老实人,又是知府的儿子,家里也算有钱,长的又不丑,嫁也嫁得过了。她就说弄些手段嫁了那人也罢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