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着“未来家园”的话题,这样的场景的确有些奇怪。
盘古科技派出了杨力等江城大学自然科学院的学生参加这次盛会,因为他们是生态舱实验和建设的践行者,最有发言权。
大会当天就有东洋、欧洲以及米国的相关机构高薪聘请杨力当顾问,为他们设计生态舱,但是被杨力决绝了。
会议继续开着,夏国的代表是否在大会上公布一些数据就要看nasa和盘古科技的谈判了。
盘古科技提出了条件,需要nasa火星、木卫一、二,哈勃的一些资料。
与之交换的是盘古科技手中月球的一些数据,比如氦三的具体含量、月球土壤具体成分、月球环境、宇航员在月球生活接近一个月面临的问题和详细的技术问题等等。
这些资料互换其实是双赢的。
火星、木卫一二以及哈勃勘测的数据看似数据量无比庞大,对米国来说却没有太多的用处。
因为火星和木卫一、二那么遥远,米国人也只是派遣探测器去看看,要想人类登陆并且获得一些资源那是许多年后的事情的。
米国对这些数据的保密并不是很看重。
但是这些数据对盘古科技至关重要,火星离米国很远,离盘古科技却很近。
可控核聚变推进器研发成功以后,火星旅行很有可能在旅游类app上线。
哈勃几十年来观察的数据也对盘古科技非常有用,如果量子技术完全成熟,徐利民的量子传输技术或许能够实现,那么哈勃观察的星云或许是盘古科技找查地外生命的原始导航。
萧铭心中还有一个结,潘沙星到底是否存在,在哪里?
先比之下,在月球取得的数据对盘古科技而言也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月球被人类探测的差不多了,很多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是米国最想要的就是宇航员在月球生活了一个月后的一些经验。这对他们的火星计划很有帮助。
盘古科技也和不会吝啬这些技术,就算把这些资料告诉nasa,没有盘古科技的生态舱协助,米国完成火星基地计划,至少得三十到五十年后。
如此计算下来,这样买卖的确是双赢。
在谈判中,米国人并不愿意完全交代技术,特别是火星的相关资料。
当盘古科技方面拿出几张照片后,nasa改变了想法,完成了资料互换。
这些照片是盘古科技蜻蜓摄像机在离夏国登月不远地拍的,这个地点也是米国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