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相,没想到这个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同龄人,不仅圆满回答了问题,而且概念清楚,逻辑清晰。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钯碳催化剂在国外才刚用于工业化生产,国内这方面研究还没起步,在徐辉和郭鹏的大学阶段,有关专业虽然设置了固体触媒的课程,但并未涉及钯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方翰民的回答,将要阐述了钯碳催化剂的作用原理,让两位新时期的大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郭鹏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想继续试探方翰民,“方科长,如果你有时间,我还想跟你探讨几个问题。”
“这就对了,探讨,咱们相互探讨。不过,你要是把对我的称呼改正一下,那就更好了。”
“对你的称呼有问题吗?不称呼你方科长,我该怎么称呼你?”
“郭鹏,咱们这些人基本年龄相当,个别的最多也就大几岁,称兄道弟有点俗,单位也不允许,我觉得同龄人之间,最好直呼其名。”
“但你毕竟是副科长,我的称呼又没把你往高抬,有什么不合适的?”
“还是直呼其名吧,不要称职务,这样显得亲切。”
“好吧。我的问题是,加氢还原属于气--液反应,你给出的条件是在常压下操作,但教科书和一般技术资料都说,气--液反应最好在加压条件下进行,而且液体上方的压力越高,溶入液体的气体溶质就越多,对反应就越有利。咱们的加氢反应为什么不能在压力下进行呢?”郭鹏也许有自己的目的,但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动了脑筋的,这种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方翰民平时话语不多,但他喜欢跟别人探讨技术问题,“没错,根据亨利定律,溶液上方的气体压力越高,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就越大,但这一规律在液相加氢反应中基本不适用。原因有二,第一,氢气跟其他气体不同,压力的增减,对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影响不大,但对设备的要求却成倍提高,因为氢气的穿透性特别强,而且极易发生爆炸危险,一般的设备和密封措施很难满足其要求,增加压力的收益,得不偿失。”
“第二,加氢还原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钯碳催化剂对氢气的吸附效果,而不在于氢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加氢气的压力,跟催化剂的吸附效果几乎没有关系。综上所述,本工艺没有必要在压力下操作。”
虽然对方翰民的回答暗暗称奇,但郭鹏仍然不露声色,“我也查了一些技术资料,在加氢还原反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