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八月下旬。
地点,伦敦市区二十英里外,镇温莎,泰晤士河畔,温莎共对岸,伊顿公学。
一位白发苍苍但衣冠楚楚的老者坐在红木质地的办公桌后,戴着一个金丝框眼镜,嘴角带着若有所思的笑容,正阅读着一份********。
这是自伊顿公学去年起开始招收女学生来,威廉姆斯第一次对一个单独的女生这么上心的时候。
爱丽丝王,这个美籍华裔的少女从民族身份来看,可以是和伊顿公学的风格毫不匹配的。事实上,纵观伊顿公学的历史,风格的不匹配已经发生了至少两次,而每一个伊顿人都很清楚它的过程。
伊顿公学是一座古老的学府,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素以精英摇篮、绅士化而闻名世界,也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它的学生成绩大都十分优异,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更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
这所学校,名为公学,但实际上却是一所私立中学。亨利六世将之命名为公学的原意,是为了给贫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进而作为进入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的预备学校。可以,这便是最初的伊顿,也是最纯粹的伊顿。
然而短短两百年后,等到了十七世纪时,伊顿公学反而逐渐成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因为贵族子弟都以能够进入这所学校为荣,争相入学,形成一种高贵气氛,平民子弟反而可望不可即,致使该校逐渐变成一所等级森严、面向贵族子弟开放的学校。
这可以是第一次改变,也是符合历史进程的改变,对于早年的先人背弃创立者宗旨的行为,每一个伊顿人都是抱以坦然面对的态度。因为,也正是因为这种坦然的态度,当时代发展的脚步愈发迅疾时,伊顿也顺势地做出最恰当的改变,从而使自己不会迷失在时代的潮流中。
伊顿过去是贵族学校,世家子弟出生后即要注册。但现在,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学校里的贵族所剩无几,所谓“贵族”实际已变成“昂贵一族”的代称。若在过去的时代,贵族的入学是依靠贵族自身的优势,而平民对之可望不可即,但在全国乃是世界的经济都蓬勃发展的当代,每年两万英磅的学费实在算不得什么。
虽然世人往往将英国贵族视作冥顽不灵、老顽固般固守传统的典型,但其实在很多方面,他们一直都在悄然无形地顺应着时代。就好比王室的存在,从大宪章到君主立宪,虽然在纯粹民主的国家看来,这可能仍旧是落后与固守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