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快地为她解答道:“这种做法可以大大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同时,不管迎角多大和飞行速度多低,飞机都可利用这部分操纵力进行操纵,这就增加了飞机的可操纵性。”
“而且,由于直接产生操纵力,并且量值和方向易变,这也就增加了飞机的敏捷性,所以我们也就可以适当地减或去掉垂尾。显而易见,零部件越少,它就越难被雷达发现,也能使飞机的阻力减,结构重减轻,甚至还能降低成本。”
从飞机的每一项设计,到每一项设计的具体原因,约瑟夫完全无需对照任何件,便将整款飞机的每一个细节,都为爱丽丝做出了最详尽的介绍。总的算下来,光是这些统括的内容,便耗费了他整整一时的时间。
而整场会议的真实时间远比这更长,每当约瑟夫到一些关键点时,爱丽丝都会极具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而,随着问题不断增多,全场三十人交换眼神的频率也越高了起来。
明摆着非常浅显的问题,爱丽丝一个都没有提及,她问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切入点,往往需要约瑟夫长篇大论才能彻底解释清楚。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一个非常奇妙情况,也被大家渐渐地发现了。
一开始的时候,爱丽丝是对一些非常关键,而又格外生僻的技术名词感到疑惑,比如最初提问的“推力矢量技术”。但随着介绍不断持续,爱丽丝的提问却从名词的不理解,慢慢转变到了一种反问的态度。
“为什么要采取这个角度?那个角度不是更好吗?”
“发动机叶片面积和推力肯定有关系的对吧,过宽过窄都有得有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取中间量对吧。那么,既然这款发动机采用这种尺寸是这个效果,那个尺寸是那个效果,如果用这个尺寸呢,会不会更好些?”
这些问题看似提出得很不经意,但在座人员可是足足有三十位,而不断开口的只有约瑟夫一人。当他不断这些众人耳熟能详的资料时,闲来无事的他人自然就忍不住去琢磨,爱丽丝提出的看法,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就连约瑟夫本人,不断面对爱丽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也愈发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为什么是这个角度,而不是那个角度?
这个面积和那个面积都不行,那这一个面积呢?
看上去好像只是随便个数,但在座的三十人仔细想来,似乎这个数……就是最恰当的那个数!
九点半正式开始的会议,当时间已经濒临午饭点时,约瑟夫和爱丽丝,两人的问答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