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因为数千年来华夏一直占据着最为精华的地区,东南西北四方要么是草原大漠,要么是崇山峻岭,要么干脆就是大海,所以那些中原的王朝们往往对周边藩属的国土并没有多大兴趣,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朝贡体系。
由于中原土地富庶,再加上封建时代贸易需求不高,所以中原王朝并不像西方一样喜欢挟武力胁迫屈服、建立殖民地来压榨周边国度,形成了以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大明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真腊、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那些藩属国不用太过担心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进攻,只需要按照中原王朝的要求向其称臣,进行朝贡,即可保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得到数倍于朝贡的赏赐;而中原王朝也不用负担防备藩属国的高额军费,乍看起来对彼此都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李朝的使者认为只要他们像以前一样诚恳的向大明请罪,就可以获得大明的原谅,了不得承受一些斥责,然后可以继续缩在自己狭小的国土上过着像此前数百年一样的生活,但是礼部官员的话却打碎了他的幻想,让他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上国大人所说的可是割地赔款?这...这恐怕万万不能啊!”从震惊中醒来的使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他连忙搬出诸多儒家经典,口口声声说中原乃是宽厚仁慈之国,岂能这般苛待属国?
其实礼部的官员心里也是一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大明富有四海、无物不有,又怎么看得上朝鲜那点贫瘠的土地呢?但是李悠却明白,这种建立在封建体制下的朝贡体系很快就要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如果大明想要在今后的数百年里依旧占据世界一等强国的地位,就不得不对这种古老的政策作出改变。
大明的商品需要市场,大明的工厂需要原材料,大明的军队需要合适的军事基地,这些都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朝贡体系无法做到的,而朝鲜这次贸贸然的行动又为改变提供了合适的借口,他怎么会不紧紧将其抓在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