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的故事,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耳熟能详。
说的是长平之战后,秦兵继续围攻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二十人的使团中尚缺一人,门客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此时,毛遂仗剑挺身而出,一边威胁楚王,一边和楚王陈述利害关系,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了赵国。
经此一事,毛遂立刻名声大噪,被平原君拜为上宾,赵王对他也是另眼相看。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倒也不失为一段千古佳话。
但毛遂之后发生的故事,可能大部分的人不了解,他的结局并不美好,反而很悲剧。
后来,燕国看到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巨大,国力受损严重,就想捡个漏,遂起了灭赵之心,派大军攻打赵国。
于是,赵国那些看毛遂骤然得志而心怀不满的小人便向赵王进言,说毛遂是如何如何的牛逼,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应派毛遂领兵抗敌。
赵王也是脑子少根弦,觉得毛遂连楚王都可以搞定,对付燕国军队应该也是小菜一碟,就决定让毛遂挂帅出征。
但毛遂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只是擅长谋略与胆识过人,领兵打仗并不是他强项,故而一再推辞。
不过,那些想置毛遂于死地的谗臣并不给他推辞的机会,把他夸的是无所不能,只要抖一抖王霸之气,就能弹指灭燕!
于是,赵王便铁了心要毛遂领兵出征。
毛遂不得不领兵上阵,面对燕国的凌厉攻势,连吃败仗,不断丢城失地。
身为主将,毛遂自觉难辞其咎,无颜回国复命。于是便在大军溃逃时拔剑自刎,以死谢罪。
这就是典型的“捧杀”,那些羡慕嫉妒讨厌毛遂的人,故意夸大毛遂的能力,使赵王轻信毛遂无所不能,能轻易打败燕国军队,借赵王的手而杀毛遂。
除此之外,历史上的比较知名的“捧杀”还有晏子的“二桃杀三士”。
作为一个后世来客,程远志瞬间就意识到刘协此举,志在让天下人以为他野心勃勃,有篡汉之心。进而引起天下有识之士的反感和厌恶。
因为此时天下的话语权是掌握在有文化的士族手中,而不是百姓手中。天下士族不会管他这个大汉丞相做过多少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士族们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恶行,就会一恶遮百善,用最恶毒的语言诋毁他。
这样的行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