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发展下去,与其他诸侯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纵是不能不战而胜,也会等到良机出现。
人口与国力的关联,程远志是最有发言权的。
贾诩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后世,人口结构与国家实力的相关性,定义不在于其人口数量,而在于其人口质量:人民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若非如此,像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些人口过亿的国家将跻身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列。
但实际情况是,世界强国里并没有他们的身影。
所有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强国,一定都是经济、军事、教育、民众素质等综合各方面领先的国家。
回到汉末这个时代,道理同样适用。
并不是人多就强大。
原时空里,蜀汉之所以北伐不成,人口不多只是次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人才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才是蜀汉最先灭亡的直接原因。
魏国的强大,不在于人口多,而是人才层出不穷,没有断层。
同时,麾下人才济济,也是曹操能够以弱胜强,扫平中原的最大秘诀,人才,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势力最大的底气。
兵不在多,贵在精。
假设诸葛亮有兵仙韩信的军事能力,或有战神白起的统兵之能,哪怕蜀汉只有十万人马,也足够翻天覆地了。
由此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是以,程远志掌控河北之前,就花费了很大精力开办上党书院,之后又在每个州开办了一所书院,为天下培养人才。
虽然至今仍没收到成效,但程远志有信心。
百年树人,人才哪有那么快见效的。
人才会来的晚一点,却一定不会迟到!
与此同时,注重民生,争取做到百姓食有所粮,穿有所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原的竞争力遥遥领先其他地方,稳居于不败之地。
而关于这方面的见识,这个时代的人全都意识不到。就连诸葛亮,也只能从现有的条件里,穷兵黩武,以至于隆中对时(207年),他口中的“天府之国益州”,到了北伐时(227年),变成了“益州疲弊”。
短短二十年,益州从富裕的天府之国,变成了疲弊之邦。
人才方面同样如此,诸葛亮只能从现有的人才里挑挑拣拣,来接他的班,蒋琬、费祎皆是如此。
但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