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公孙康顺利在半岛南部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处不小根据地,与其在半岛北部的带方郡地盘连成一片。
公孙康虽然打不过中原军队,但对付起三韩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来到半岛这七八年间,公孙康运用从大汉学到计谋策略,合纵连横,彻底将马韩给灭了国,顺利一统半岛南部。
公孙康深知自己不是魏军的对手,是以,并没有起兵反攻辽东的打算。在南部港湾修建港湾,设立军事基地,只是给麾下将士们一个念头,一个希望。
毕竟,这些士兵都是他从辽东带来的,故土难离、思乡情浓,这些都需要妥善安排。
否则,军队就不好带了。
是以,这个军事基地就顺势演变成了商业码头,时不时的载满士兵,货物,每月往来辽东营口一趟,与魏国进行商业贸易,用弁韩生产的铁器和大汉兑换粮食、绸缎、酒水、茶叶等。
顺便也让士兵们回到故土上转一转,解一解思乡情。
一统半岛南部后,为了能够继续往北发展,进而图谋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公孙康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一点点蚕食半岛北部的地盘。
但如此一来,就和东鲜卑杠上了。
东鲜卑因为惧怕大汉,也就是现在的魏国找茬,而不敢南下劫掠,是以,不得不往北迁移的远远的。之后又往东顺着长白山脉的低洼处,来到朝鲜半岛北部,寻找口粮。
也就是寻找可供劫掠的对象。
身为鲜卑人,怎么能不劫掠呢?
由于东鲜卑如今居住在辽东郡以北数百里之外(吉林、黑龙江一带),这里的冬天格外漫长,粮食也总不够吃,如果不劫掠,他们就有饿死的危险。
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肥美的可劫掠对象――高句丽,勤劳的高句丽百姓,每年冬天都被迫给东鲜卑提供了大量粮食。
但没想到,鲜卑人的好日子没舒坦几年,公孙康竟然要来灭掉高句丽!
一旦让公孙康得逞,就意味着东鲜卑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了。
高句丽这么一个松散的、军队战斗力很一般的国家,肯定要比被公孙康整合后的大一统国家要好对付许多,更别提还隔着长白山这种天险。
一旦公孙康彻底统一半岛,然后在长白山容易通行的地方修建要塞,驻守军队,那么,东鲜卑人就面临无人可劫的窘境。
这样的结果,是东鲜卑人万万不能接受的。
是以,素利、弥加、阙机商议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