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此时魏国势强如斯,自己威名大震,交、广之人闻之尽皆胆寒,望风归顺。
只要战局僵持下去,哪怕维持在不胜不败局面,孙权麾下就会有人心思变动,改弦易辙来投。
因为这是人性。
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跟随孙权这艘已经漏过一次的破船,沉江而亡。
是以,即使酷热难当,程远志也不行兵家大忌,到水边或林中扎营。
再者,时已中秋,再热也热不了几天了。
很快,不利的局面有了改观。
继赵云大败孙桓后,另外两路也捷报频传,步步推进。
至十月初,已呈乱局难救之势。
战报传到榆林,城外一片欢呼,士气大振。
反观城上,孙权的兵士一片惊惶,人心浮动,士气低迷。
吕蒙眼见势头不妙,急见孙权,具言兵士现状。
闻言,孙权心生怯意,遂聚众文武商议。
张昭出列奏道:“魏主所思者,乃天下一统也,今北军四路出击,三路告捷,眼见各路兵马岌岌可危,只我榆林一处苦苦坚守。此大势所趋,人力不能挡也。”
“何不趁此时尚有一战之力,遣使上表称臣,交土纳士,则主公必不失富贵也。”
孙权环顾众人,问道:“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堂上众文武齐声道:“我等所思,皆与子布相同。”
孙权目视吕蒙,却见吕蒙低头不语,顿时心下一凉,向天长叹。
此时周瑜、鲁肃皆已亡故,他麾下再无能挽狂澜于既倒者。
其实真要说兵力,他麾下仍有二十万兵马,但人心散了,如之奈何?
连唯一能打的吕蒙都没了斗志,他又能怎么办?
最关键的是,孙权知道,此刻国力见底,南吴已经没有再战之力了。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刚与魏国交战,南吴就国力见底了,作为仅次于魏国的一方大势力,南吴底子居然这么薄?
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这之前,孙权与刘备足足激战了半年,三十万兵马人吃马嚼,消耗量是极其恐怖的。
而且消耗的不止是粮食,还有兵器、盔甲,马匹、民夫等各个方面都疲于应付。
试想一下,仅靠交、广两州的百万人口,如何能供应的起三十万大军半年之用。
别说三十万了,连十万兵马都供应不起。
若不是之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