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凸显自己的个性,应该主张竞争意识。西方多好,崇尚个人主义,活泼简单。
难道她们国家古代的年轻人没有过这样年轻气盛的时期吗?那些留名千古的人难道没有豪气干云天的时候?难道他们后来堕落了,腐坏了?
不一定,也很可能是他们变得更成熟了。为了更长远的、也许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他们学会了隐忍。忍耐一定是不舒服的,但如果不忍耐,还等不到出头之日小命就不保了。
有人会为了赢得竞争胜利拿掉前面的绊脚石,也有人会为了保住竞争胜利干掉后起之秀。
选择低调、隐忍的人,他们有的装疯卖傻,有的为死对头打了很多年工,有的吃过屎,有的一直躲在山里修炼……差不多都是“实力不够,时间来凑”。
应该说,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和退让都不是终极目的,缓个劲东山再起才是。不在语言和小事上锋芒毕露,也只是不在无意中树敌,人为给自己的未来下绊子。
所以低调不算一种美德,只能算一种生存智慧,它不是主动选择,是被动习得。
这些都是那个别人眼里没有过初试的人教的她。
没有用言语,而是行动。
她之前还问过他必须保持低调以保平安是被迫害妄想症的表现吗?他说,将人类想象得过分美好是重度天真病的表现。短兵相接怎么可能总是岁月静好呢?竞争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汹汹人性在丛林社会中总是表现得很残酷,但这是一种真实。这种真实从不因为东方或西方而有本质区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一种必然,是自然而然,这种摧残可能来自对手,也可能来自未知的局势。可以理解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所以,有不少人在取得诸多成就后依然保持低调,比如传闻中的布衣富豪。财不外露和低调是一脉相承的:炫富可能引发大量的关注,也容易被盗贼、骗子、暴力犯盯上。这当中甚至暗含诸多舆论压力:在放大镜下生活,许多事做起来反而不方便。
可以说,低调、不刻意引人关注实际上更省力。这一点甚至可以引申在朋友圈中,为什么这几年大家发对朋友圈的热情度下降了很多呢?难道大家不愿意交朋友了吗?未必。不过,似乎一片空白不意味着你毫无态度,过分标新立异则可能引火上身。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