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妙!
这是整个朝廷此时的想法,百官都慌了,甚至连包拯都成天阴着一张脸,烦躁得很。
而这样的情绪,甚至已经从朝廷和官场之上,传到了民间。
整个汴梁城,都安静了许多。
就连路上的乞儿,都尽量压抑自己行乞时的声音。
整个民间一片恍惚。
庞太师家中,官员拜访是一茬接一茬,几乎没有断过。
虽然庞太师有灵兽傍身,可也经不起这么多官员早到晚的拜访、询问,累得慌,最后无可奈何之下,只得闭门谢客。
而汝南郡王也是官员们的重点拜访对象,但他很聪明,在听到皇城司带回来的消息后,他直接就躲了起来,谁也找不到。
最后包拯这里,则聚集了大量与他相熟的官员,毕竟包拯的责任心最重。
一群人坐在包府后院里,密密麻麻的。
包家的椅子几乎都搬过来了,但还有不少官员是站着的。
很多官员都在追问包拯接下来如何是好。
陆真人会不会真投契丹而去?
真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如何收场。
曹太后与小官家如此行为,中书门清楚不清楚?
等等一系列问题,问得包拯脑袋都晕了。
最后他只得说道:“陆真人是否投不投契丹,事关我大宋安危存亡之事,本官亦不知晓。待明日,本官定与庞太师在朝堂上质问官家与太后。”
结果到了第二天,曹太后称病,小官家眨巴着纯真的眼睛,看着下方一大群沉默的官员。
谁都清楚,关于让和尚带着秘旨请陆真人回来之事,定不是小官家的主意,他尚且年幼,管不了事的,也不可能会想到这一茬。
而也在这时候,陆森从兴庆府回来了。
他一回来,汝南郡王就出现了。
翁婿两人,坐在书房中,气氛平和且平澹。
喝了一阵子茶,汝南郡王感觉自己肚里水声晃荡的时候,他问道:“贤婿,你真要投契丹?”
他当然紧张这事。
虽然汝南郡王对赵二家挺有怨恨之意的,但怎么说也是自家人,这北宋是姓赵的。
可如果陆森投了契丹,那以后……大宋还能不能坐得稳,就很有说法了。
所以他必须紧张。
陆森澹澹说道:“泰山请放心,若是我去了契丹,定会把宗实也带上,并且会想办法让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