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第二条回路,这条回路的起点是从第一条回路的上三分之一,一直延伸到了晶体的外侧,这条回路也顺利的完成了,这时候,用肉眼观察晶体,就会发现,第二道回路就像是第一道回路长出来的枝干。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刻画第三条回路!只有第三条回路完成,林修缘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轰!
一声爆响从防爆罐里传来,随着合金罐身的剧烈摇晃,加装在防爆罐上的减震装将大量的动能传入了地底。
能量晶体毫无疑问的爆炸了,不过除了让实验室震了震之外,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然而,这个结果却不是林修缘想要的。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林修缘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果断的改了几组数据,接下来又是枯燥乏味的数据收集时间。
从没有一个实验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尤其是材料学实验,有的时候,耗费数千吨的材料和几十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有的只是一次次失败和一份份数据分析。
任何材料学上的进步,都是这样用无数材料和数据分析撑起来的,林修缘好歹也是联邦高材生,所以对于自己第一次试验就失败并没有任何的沮丧。
第一组试验失败,就代表排除了一种错误方案,接下来就应该要做第二组、第三组……
实验室内的纳米机器人非常充足,防爆罐也准备了几十个,唯一有点稀缺的就是能量晶体了,不过因为申请人是林修缘,所以委员会一商议,干脆把能源储备中的能量晶体提了出来,以保证林修缘实验材料的充足。
林修缘对于委员会的反应很满意,尽管林修缘的申请根本没有写理由,仅仅就是说实验缺一些能量晶体。
谁也不会想象得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会有人试图用十分简陋的实验设备来人工制造稀有能源!
其实人工制造稀有能源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开始尝试了,并且一些实验室也获得了不小的成果,然而,不论这些实验室如何操作,最终都不得不承认,制造一方稀有能源的消耗,要远比一方稀有能源所蕴含的能量多得多。
这就是所谓的得不偿失,人们制造稀有能源,为的就是获得更多的能量,现在人工制造一方稀有能源要消耗一方半甚至更多的天然稀有能源,这还造个毛线?
所以,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再去尝试这种实验了。
林修缘的实验依旧在继续,防爆罐也一换再换,一直到最后一个防爆罐,林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