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而知,赵部倒是实打实地稳住了巴郡形势,再加上赵部本是巴郡太守,在郡内颇有威望,对当地地形和民情更了解,所谓用熟不用生,由赵部主导巴郡战区,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权衡之后,刘焉倾向于赵部领衔巴郡战场。
袁绍表面上宽厚大气,也让刘焉产生了误叛,认为他不会那么介意主导权的问题。不过,袁绍毕竟出自袁氏,刘焉不好明着说“你去巴郡听赵部指挥”,有着丰富从政经验的刘焉,以为同样出自名门的袁绍定能领会这层意思,高门世家派出来闯荡的子弟,应该对潜规则很熟悉才对,很多话,根本不必明着说出来。
袁绍确实领会了刘焉的意思。
可刘焉还是漏算了一点,那就是年青的袁绍,渴望建功立业的意愿非常强烈。
袁绍是庶出!
袁绍是庶出!
袁绍是庶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所谓庶出,是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姬妾生下的孩子,正妻的孩子为嫡出。嫡子和庶子在家族中地位有云泥之别。
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之子,但袁术母亲是袁逢正妻,袁绍母亲是一位婢女,所以袁术才是袁氏正统继承人。袁绍早年在家族中不被重视,现在好不容易出任西园校尉,并获得率部出征的机会,自然想好好表现一下,建立功业,光耀门楣,提升在家族中的地位。
听命于别人,立下再大的功劳,也得打折扣!
这是袁绍不愿接受的。
如果袁绍去绵竹,朱儁的威望足以压住他,赵部却没有这个本事。
因此,尽管明知道刘焉用意,袁绍到达战区后,仍揣着明白装糊涂。
在他赶到战区参加的第一场军事会议上,大家讨论接下来的作战方略。
赵部主张先稳固防线,待曹操部携带重型军械直到后,再与叛军决战。袁如持不同意见,指出巴郡战区叛军实力相对弱一些,应积极进攻,力争在巴郡战场抢占主动权,策应绵竹主战场。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袁绍找了个借口离开赵部大营,领本部人马找了个县城进驻。
赵部对此无可奈何。
正因如此,尽管巴郡战区官军和叛军的实力更接近,却没能取得多少进展。
刘焉得知袁绍不服从赵部号令,心中郁闷至极,既恼怒袁绍“不懂事”,又后悔当初没有把话挑明。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佯作没看见。
这时候,刘焉得到一个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