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冀州军与北平军大战,冀州军赢下官渡之战,形势一度大好,袁绍又因为飞鱼水师去北平打倭人,怀疑鱼不智暗中靠向了公孙瓒,连带着疏远了鱼不智,执掌飞鱼领的荀衍也是荀谌兄弟,于是袁绍又多了一个冷落荀谌的理由。
连着几个月,他已经很久没有被袁绍召见。
荀谌并没有抱怨什么,哪怕当初还是他亲自说服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
出自名门的荀谌,能理解袁绍的做法。荀氏子弟分投各路诸侯买保险,无论将来谁胜出,荀氏的荣光都能继续延续,荀氏有权力作出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不过袁绍同样有权力与荀氏保持距离。从荀彧决定再度南下的那一天起,荀谌就知道自己需面对什么样的风险,早有准备,故处之泰然。
被冷落而已,又不是没机会复起。
除非袁绍彻底放弃荀氏。
问题是他会那样做吗?
不会。
任何脑子正常的诸侯都不会那样做!
不仅仅因为荀氏子弟的才能,更是一种象征。有没有荀氏子弟愿入仕,代表荀氏对该诸侯的态度,荀氏的态度会影响很多士人。有荀氏子弟加入,就算什么事都不做,对吸引士人也会有所助益;荀氏子弟拒绝加入的势力,会被很多准备择主的士人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
退一万步,就算他今后在袁绍这里长期不得志,为了家族,坦然受之。
转机很快到来。
今天袁绍突然派人请荀谌去太守府,和颜悦色地跟他交谈,并将一些更重要的工作分派给他,荀谌就知道,袁绍一定有什么事需要他处理。他猜的没错,闲谈间袁绍看似不经意地提到昔日与逐鹿领的合作,提到荀衍,暗示荀谌不妨邀荀衍到邺城做客,荀谌什么都明白了。
渤海、平原被北平军攻占,冀州军压力山大。
赢得官渡之战时的志得意满不复存在,袁绍需要想方设法拉拢朋友,增强已方声势以应对公孙瓒的威胁,逐鹿领显然极具拉拢的价值。
问题是袁绍前段时间作死,与逐鹿领接近决裂。
拉不下脸直接求复合,想借助荀氏亲情搭桥。
荀谌轻声呢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喜欢三国领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