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平时节,君主贤明也不失为好出路;可自孝章皇帝启用外戚、孝和皇帝任用宦官夺权以来国家势力在外戚、宦官、士族之间倾轧,到了孝桓皇帝时期,大汉已是“癌症晚期”,是一艘快沉没的帆船。
“方今天下,权阉当道,言路阻塞,有学识的人都退隐不出。与其做一个整天忙於文牍的文吏,何如当一个能为黔首百姓做些实事的地方官呢?在雒阳这种权宦高官满地走的地,做官得看人脸色行事——憋屈!”刘和骑马缓缓行之。
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外任地方官——宁做鸡首勿为牛尾。
地方官即郡守、县令者,代天牧民集诸权于一身,首要者须知汉家律法、知“五兵”——矛、戟、钺、楯、弓矢,但刘和宗室子弟,本就不是只研习经文,不通世事的。他从小读书,学过汉家律令,并因知乱世将至,虚心求教武艺,能骑射、会击剑,又研读《孙子》、《尉缭》、《司马法》等兵书,出仕县令长绰绰有余。
就在这时,刘和正欲改道返回洛阳城,可前方的北邙东原林间群鸟惊飞,只见一人驰马从林中窜出迎面而来,刘和赶紧勒马避让。
那人旋即亦是勒马:“好险!”
接着双方下马,那人作揖:“马儿受惊,多有冲撞。可有伤着兄台?”
刘和先是看了看这人,比自己矮了一头——一米六五的样子,头负青巾,身着皮甲,背挂猎弓,腰挎长剑,白净脸膛,元宝耳,浓眉大眼透,只可惜塌鼻梁把他的相给破了,再加上厚嘴唇,实在是谈不上英俊;但是眼神含儿不漏,却微微透着一股英豪之气。
“无碍!兄台有心了。”刘和回礼道。
那人抬头看了看比自己高一头的刘和:一米七五左右,一身朴素便服,腰悬铁剑,剑眉星目,唇红齿白,有一股子书卷气,但闻其声却又散着几分英杰气息。
“在下谯县曹操!敢问兄台高姓大名?”那人施礼道。
“呀!曹孟德?”刘和脱口而出。
“君知吾名?”
尴尬了,第一次见到曹操,刘和有点失态:“果真是人不可貌相,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古人诚不欺我。”
“曹君大名,焉能不知?年二十举孝廉,除洛阳北部尉,执法刚强公正,不避权贵,京师敛迹;复又外任顿丘县令,教化治民,政通人和,造福一方。今拜议郎,重回京师,侍奉陛下左右。曹议郎,在下可有说错。”刘和一脸恭谦。
“些许浮名罢了,君谬赞了。”曹操憨憨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