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皇上绝对不会怕他们以辞职相威胁!
文震孟颤抖的放下官帽,在众人兔死狐悲的眼光下,被骆养性亲自带人押下去。
温体仁见状更是心生不测,皇上的作风越发强势了,君强则臣弱,见微知着他已经隐隐察觉到风声不对劲了!
百官们更是心生忌惮,皇上一改往日的风格,不再按照规则惯例处置官员,反而器重厂卫,这对他们来讲无疑是大不利!
杨素冷眼看着文震孟的背影,心里无喜无悲,文震孟在他眼里从来都是一个跳梁小丑,他何时在意过,今日若不是为了杀鸡儆猴,强行推动刘太妃此事,杨素绝对不会动他。
臣子们要摸清皇上的心思,皇上同样要掌握大臣们的底细,重新换一个内阁大臣说不定还不如文震孟,文震孟虽然也没干正事,但到底宦海沉浮数十年,有身居高位的经验,寻常提拔一人入阁只怕还不如他!
崇祯用换了五十多个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阁臣的例子告诉杨素,朝中大臣有能力的都已经被猪队友坑死,然后这群猪换了个主子继续混饭吃。
崇祯时期的内阁早就有了极大的缺陷,正德、嘉靖时期尚有刘大夏、杨一清、杨廷和这种人进入内阁,甚至王阳明也一度被推荐过。
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既在基层工作过,又在九边这种地方长期干过,也就是说,熟悉国内各方面情况,政治经验比较丰富,对官僚体系的运转有着深刻认识。
但从万历时期开始,内阁的人员构成中,履历越来越单一。从张居正起,后面的内阁辅臣基本上都是叶向高、文震孟之类这种潜邸旧臣,或者是太子宫僚,都是从翰林起家,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多数没有经历过州郡锻炼。
到天启驾崩时,留给崇祯的内阁班子其实都是庸碌之辈,能力很一般。经历过州郡基层工作锻炼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对国家的基层政治、经济和三界各大势力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在政策上会比较谨慎,不太会胡来。
其次,在郡县工作过,或者像杨一清这样担任过总制九边职务的人,对三界的整体形式会比较清醒,而且相对来说不管是手段上还是政治斗争经验都比较丰富。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面对宦官专权、阉党把持朝廷的局面,杨一清就很聪明的劝说太监张永揭发刘瑾,从而一举摧毁了儿皇帝刘瑾为首的阉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