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大开发,才刚走出第一步而已。
虞管事庆幸没有听老友的,到外地去谋生。
更庆幸当初秦王府招工的时候,他被选上了。
因为读过书,能写会算,被赵夫人提拔成了这盐场的管事。
当然,这里还只是晒粗盐的地方,这里晒出来的粗盐,还得运到王府的制盐作坊,精细加工,去毒去杂质后才能食用。
为了制盐方法的保密,据说那作坊用的都是王府的亲信。
大管事是秦王府的总管兼任。做工的也都是王爷和娘娘带来的人。
他想好了,一定要抱紧王府这棵参天大树。
好好管理盐场,力争有一天成为王府的嫡系亲信。
这是他老虞家能够的着的,最好的出路了。
人生有这样一次机会,抓住了,子孙三代不用愁了。
他在心里表忠心的时候,端玉贵太妃来找赵君竹,正好听到了。
不错,是个识时务的,考察考察,如果真的忠心可靠的话,提拔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人才,她们现在最缺的不是银子,是人才。
缺银子好办,盐一卖出去,白花花的银子就到手了。
除了交给朝廷一部分,其它都是她们的。
只要制盐不停,银子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到闵州,流到王府的库房。
不得不说,赵君竹真是个赚钱能手啊。
她们到闵州才多久,就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变得这么豪横。
刚来时,王府日常采买都要动自己私库。
等到第一批盐卖出去后,运回来的银子差点亮瞎她的眼。
她才明白,为何在任何朝代,盐都被朝廷掌控着。
因为海水制盐,比从盐矿取盐容易多了,所以闵州的盐流入市后,使得整个大夏的盐价降了三成。
老百姓们能买到更便宜的盐了。
这还是她们怕定价太低,影响朝廷的盐矿才定了如今的价格。
这样一来她的利润就更可观了。
闵州的海盐一卖出去,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最后,还是太后出面,拿出了她们和朝廷签下的协议,才平息下来。
协议里,闵州卖出去的海盐,收入里的三成,上交给朝廷。
朝廷也可以从闵州采购了海盐,卖给周边各国,采购价格另议。
户部的人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