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桌子菜,不知道崇祯吃不吃得起?”
李佑心中莫名地想着。
“管他呢,既然来都来了,就当饱餐一顿吧。”
讲真的,这么久不是嚼干粮,就是吃马肉,反正这一路,还真的是没有吃上几顿像样的饭菜,李佑还真是有些馋了。
拿起筷子,刚要开吃,却是一旁的虞念渔,偷偷在桌下拽了他一下,这才发现众人都是没有动筷子呢。
“今日既然吴大人在,那就由吴大人,来给我们说个规矩,这个酒令怎么玩?”
赵书山根本没有动筷子的想法,笑嘻嘻地冲着吴县令说道。
明朝的酒文化极盛,所以酒业也是极为发达,省城州县,酒楼酒肆处处可见,因而周边的乡镇村落,酿酒作坊和烧锅也是极为普遍。
可是在明初由于战火兵燹,粮食短缺,那时候为了迅速恢复民生,朱元璋陆续下令禁酒措施。
很快在明朝局势稳定,一切都开始向好,那时候粮食,也是极为丰足,朱元璋便是又放开酒禁,允许百姓酿酒,同时废除前朝榷酤制和买扑制等专营制度,对酒征税。
关于酒税税额,《明史·志·卷五十七·食货志五》:“太祖初,征酒醋之税,收官店钱。即吴王位,减收官店钱,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县官店为通课司。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甚至到了明英宗时期,酒税变成地方税,不再上缴朝廷。
而地方是有谁把持呢?
说是地方官,可是地方官有多大的实权?
说到底还不就是都是当地的士绅大族,地方士绅大族,哪一个不是经商的?
让商人去收商业税?真是大开眼界。
其实这在明朝的历史上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情,根黄仁宇记述的怪诞事:“……在1560年,杨时侨榷税杭州,建立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制度,令木商(做木材的商人,明末的木材生意极大)自署所入(就是自己写自己的收入),然后来凭借此,进行税收的评估,这三个官员,赢得了传统历史学家的高度赞扬……”
这些官员是不是傻?真的贯彻了“改造君子的道德,才可以改变世道”的假儒学么?
肯定不是了,历史有几个人是傻的?何况是官?
只是不管他们出身是寒门,还是豪门,最终都是会成为工商集团的利益体代言人,这一点几乎毋庸置疑。
因此酒税,这么好的一个税源,也是丢了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