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清朝最重要的地方官直隶总督则给了张勇那个瘫子——理由也很充分,自古就没有瘫子造反当皇上的!吴三桂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他不瘫啊,他要瘫了,也就反不了了!
上京开平府、北京顺天府的两个九门提督则都用了满洲老将,一个是朗坦,一个是朋春。但他们手下带着的兵,都是直隶汉人募兵——满洲老将带汉人募兵,互相牵制,这个没有问题吧?
而直接拱卫宫廷的侍卫亲军统领,则由恭亲王常宁兼管——由常宁看着他那个风情万种的嫂子,这个可以放心吧?
这么一番安排,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居然都觉得挺好,都说杨皇后垂帘摄政摄得好!
只有老太后布木布泰觉得不好.为此她没少给远在中亚的康熙打小报告说杨皇后的坏话!当然了,叔嫂友谊的事儿她不敢乱说,但是杨小弥疏远国族,重用汉臣的事儿,她肯定得添盐加醋地说!
可康熙的回复却让布木布泰感到非常无奈——大清“麻大帝”虽然也觉得杨小弥太重汉人而轻满洲了,但是杨小弥垂帘摄政的疗效的确很好!
康熙留给杨小弥和常宁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说是“合众”,但实际上却是割据!朝廷真正能够控制的就是半个直隶,半个辽东再加山西大同府和漠南蒙古察哈尔八旗的地盘。而且这些地盘也管不好,吏治败坏,人心浮动,民生凋敝,地方豪强蠢蠢欲动。
也就是陈廷敬、熊赐履、于成龙、王熙这些能臣、权臣(其中陈廷敬、于成龙有自己的团练武装和地盘),同时又是比较有操守的廉吏的人,在得到杨皇后的鼎力支持后,才有能力有办法整顿眼下的局面。
另外,杨皇后把康熙留下的“造办处兵工厂”也管理得很好,不仅通过杨起隆聘请了不少“洋匠”,还打破身份内务府的“奴才圈”,从民间招募了许多铁匠学徒和火药学徒,还在张家口外开办了铁矿铁厂,又将原本的八旗军械厂都合并重组进了造办处工厂,还砍掉了除军械火药之外,所有其他的造不出或内务府产业,集中力量造军火,从而大幅提升了造办处兵工厂的产量和质量。
就冲这一点,康熙也不能说杨小弥不好了——他在前线打仗,粮食可以抢,军饷可以找奥朗则布要,军火却只能由后方供应。而且后院也绝对不能起火!
而杨小弥其实也知道老太太对自己不满,但是表面功夫却还是极好的,也从来不在给康熙的信里面说老太太的不是,也不会和小叔子常宁说这些。这装糊涂的功夫,也真是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