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反明复清,康熙的热血就开始沸腾了!
那个朱三太子能反清复明成功,他康麻子凭什么不能反明复清成功?
而且仔细想想,这反明复清好像真的有戏啊!
大明本土自玄宗朝开始,就一直处于“君相之争”的内耗状态。天地会和尊皇党之间天天在议政会里面干架,丞相也很难连任,往往干完一个四年的任期就没有第二回了。而每一回相位易人,都会造成大明对内对外政策的重大改变!
而大明国内的这种内耗,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李中山为大明天朝打造的庞大的世界体系。因为大明的皇室和勋贵都是跨国权贵,分支遍布大明的世界体系。这种跨国分布的权贵体系,虽然能让大明和各“儿子国”和藩属国之间的联系变得非常紧密。但也容易将大明内部的政治给国际化了。
所以皇室和勋贵的对立,也造成了大明世界体系的分裂和动荡!
大明的众多藩属国的王室、公室,往往也会跟着他们在大明本土的宗家进行站队,形成了“共和派”藩属国和“君主派”藩属国两大阵营。需要指出的是,大明藩国体系中的“共和派”并不一定是“共和”的,而“君主派”也不一定是君主大权在握的。
另外,在华夏的世界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三个非藩属国,一个实力超过朱明皇室的杨氏王朝,以及大明平西王府这个怪胎一样的存在!
这些存在又让华夏世界体系内部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简直复杂成了一团乱麻!
而根据康熙从朱玄业的记忆中找到的相关内容显示,华夏世界体系中的三个非藩属国(不算大明本身),分别是中亚的周帝国,同大明隔海相望的日本国,还有大洋彼岸新大陆上的阿兹特克共和国。
其中周帝国和日本国的情况都不大好,周帝国在太宗朝(吴世璠是周太宗)晚期一度征服了波斯,国力达到了鼎盛。
但随着吴世璠、吴世琮这对“明君贤相”的相继离世,周帝国内部也出现了“君相之争”。不过和大明的君相之争不一样,周帝国的君相之争其实是吴周皇室内部两大分支之间的斗争!
和吴周君相之争同时展开的,还有更加激烈的教派斗争!教派斗争的一方是来自中原的儒家仲由派——这是由一个什么孔府仲由堂发展出来的“原儒学派”,主张武装传儒,以儒学学堂为中心,团结儒门宗族。而另一方,则是中亚、西亚地区的传统教派
不过真正造成吴周国力由盛转衰的并不是吴周内部的这些斗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