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户部从表面上看,那可真是个实权的不能再实的部门。不光管理着大明的钱粮赋税,还包括土地和户籍,几乎干了朝廷一半的活儿。
实则不然,户部真没这么大本事。在财政方面它更像朝廷的出纳员,只起到解运银两的簿记职能,不能通过预算来控制拨款。朝廷各部门的开支结余都自行控制,不纳入户部职权管理范畴。
而且南京户部与北京户部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南京户部也是直接面向皇帝,有单独的应收应付额度,以及独立的银库、粮库。
在税收方面户部也做不到统一收取、调度、划拨,因为在明朝的制度下,兵部、工部也具备收取税收的权力,还互不统属。
明朝初期,按照朱元璋的意思,赋税能收实物就别收货币。他天真且愚昧的认为钱一多就容易出现贪腐,如果都不收钱,全以物易物,贪腐自然就会消减很多。
这样一来户部就没法把税赋集中到一起再向各部门调拨,因为运费可能比货物本身还贵。怎么办呢?干脆就地划拨吧。
比如养马,在什么地方养马,当地的粮税有一部分就被划入了太仆寺,用来支付购买马匹、草料的费用。太仆寺再把养好的马匹交给兵部,等于有一部分田赋被兵部给收走了。
工部则更麻烦,凡是遇到大工程,除了材料费用之外还得征召大量民夫工匠,这笔费用也不从户部调拨,而是直接从当地田赋中扣除。
而一根来自边远山区的大木料到底该核抵多少粮税,各地的规定都不太一样,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有的甚至几十上百年没变过。
是户部懒吗?真不是,户部根本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必须由皇帝下旨才成。可皇帝又怎么可能关注这些细微的琐事,结果就是高层脑子里算的帐与基层相差很多,根本对不上。
另外每年的税赋有一部分是留在地方府库里的,到底收了多少留了多少,户部只能凭当地官员一纸文书为准,这就给贪腐、盘剥留下了很大的操作余地。
总而言之,大明的财政制度不伦不类、漏洞百出,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了,必须也只能推倒重来。
洪涛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列为抓军权之后第一个需重点解决的要务。
可是不在其位难谋其政,等他真正坐上了皇位之后才发现,想解决这个问题真不是皇帝一句话能做到的,必须大动干戈甚至把整个体系推倒重建才能奏效。
然而当时他并没有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