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由胜转败。其实,郭待封的擅自行动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地利因素,高原反应。疾病也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
薛仁贵的部队经历了一个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进的过程。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复杂、间有起伏的高原。
唐军出发地点当在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这里位于河湟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出现高山(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
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乌海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高山(原)反应,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脏病的危险,而多数人则会眩晕、头痛、心慌、腹泻、疲乏。
更何况薛仁贵指挥部队“轻锐倍道”,也就是说快速由低海拔地带推进到海拔较高地带,缺乏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而且体力消耗一定很大,这样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二:战略意图。围魏救赵,目的占据逻娑(即拉萨)。
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战前唐方踌躇满志,大胆深入。
当时在战场上声名赫赫,又被誉为“三箭定天山”的神话般人物,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受诏为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
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讨伐吐蕃,以使吐蕃重新臣服,同时一旦讨伐成功,便送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还故地。
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
论钦陵如调国内军来救肯定来不及,而且必经乌海,薛仁贵早已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而调西域军还有阿史那忠和阿史那都支在那里对抗。
论钦陵当机立断,判断薛仁贵亲率主力,轻装奇袭乌海,粮草辎重必然不济,故迅速调遣吐谷浑军队,邀击唐军粮草、辎重,切断唐军后备补给。
而吐谷浑军可能来自伏罗川和伏俟城两个方向,绕开了薛仁贵镇守的乌海。
雪山作战,补给是第一生命,补给不济,薛仁贵只能退出乌海。
论钦陵这样便从容收复乌海,再陆续召集各部人马,吐蕃最后集结的四十万大军,也是陆续增援而至(所以论钦陵直到八月才『逼』薛仁贵决战)。
此战双方各自因势利导,避实就虚,攻击对方最薄弱的环节,战术、用兵都很高明。
但吐蕃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兵力也占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