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大学自然与基础科学地位上的主导性作用。每个院除了百人规模左右的学者,一百到二百人不等的教辅人员,还增加了三百到五百人不等的学生。整个中央大学的总规模就这样扩充到了三千人上下的水平。
在中央大学之外,南京一代还成立了有关文学、戏剧音乐、建筑等方面有关实际和工程领域的专门学校,也大致控制在几百人的规模。
整个南京高教的人数规模规划虽然并不多,但是在人才水平与质量上张海却是寄予了厚望。
好在十多年来的新文化普及还有新朝组织宣传能力建设和发展并没有白费,大概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到新朝二十年夏天,整个南京以市中心新华书局为核心的高校体系已经开始初步形成。在新朝的教育体系每年培养出上百万毕业生乃至教育体系之外还有不少自学人才的情况下,有关京城高校的招生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闯独木桥。旧时读书人学子与官员的比例不过是几十到一百比一。而京师高校体系在新朝这个读书人基数几乎比旧时扩大为原来十倍的情况下几乎形同进士一般的难度了。或者说比进士或科考要更难。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科举制的一系列规则。但张海在权衡之后还是没有调整征召体系的打算,因为目的根本不同。招收死读书的人是为了稳定,因为一个缺乏对权威畏惧心态的人很难“头悬梁锥刺骨”,而要开创性和具有一定事业能力的人,那就像大公司招聘高端人才一样很难通过单纯的科举手段来进行了。
原本学院内特别是格物院的人大致有三分之一左右性格被认为并不适合做研究的人被淘汰出去,又通过招聘海选的方式选拔了上百名在学识和口才方面都不算差的顶尖突出者之后,新朝的高等教育终于在新朝二十年夏天之后开始走上了正轨。
在张海忙碌着新朝高等院校教育的时候,柳香乃至张海身边的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当张海一连在中央大学新成立的数学院恶补了不少时日的解析几何之后,柳香也觉得有些不太对了。在张海偶尔回到西院的时候就问道:“学问上的东西,真有那么重要么?”
张海却不知道应该怎样与柳香言明:“我们新朝在有些学术上的进展已经落伍于我们的社会太多了,我们需要在一代人的时间以内完善起来。”
张海所暗指的东西当然是微分学和积分学,张海前世曾经上过大学,不过这些东西几乎忘的除了几个符号以外连影子都没有了,怎样提出一些由头和建术都难,不像解析几何,在职业高中没有完全崩坏的时代还是有一些当年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