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王爷依然音信全无,九成就是遇害了。于是蓝图变成了画饼、未来湮没成泡影,所有人都失去了依*,连两省衙门说话都没有了底气,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那位不到二十岁的年青王爷双手托起。现在他不在了,一切变成了空中楼阁,一切都没有意义起来。
北方反应很快,在隆郡王遇刺的第二天,新的钦差就分别抵达了唐州府和荆州府,宣布接管行督江北山南军政钦差的权责。让人不得不佩服北方的吃相,居然如此的不加遮掩!
这两位钦差一文一武,文的姓文、叫文明义,乃是礼部右侍郎,前来宣抚民心倒是师出有名。武的姓李。叫李一姜,乃是兵部左侍郎,前来视察兵事倒也合情合理。可这两位一个是文丞相的长子,一个是李太尉地大男,瞎子也能看出两位大佬对南方的觊觎之意。
这种觊觎显然是蓄谋已久,两位钦差到后,先是以两省督抚对南方民乱有失察之罪为由,把四位督抚送回家中。停职反省,暂时接掌了两省军政大权。然后又蛮横无理的撤换了代表两省官府的常议,把自己的人安排进入复兴衙门议事局,并在参加的第一次议事会上就提请召开议事大会。企图通过复兴衙门对付南方士族的野心昭然若揭。
好在按照复兴衙门的程序。从提请到召开需要一个月地时间,就算大部分议事还没离开府,也不是说开就开的,双方一阵扯皮。
最终把日期定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
议事大会章程总则第七款第十条规定,未经提前通知所有议事的事宜,不得在议事大会提出或表决,议事大会只讨论或表决提前半月以上通知所有议事的事宜。除非过七成议事认为必要。
所以议事们都知道了两省衙门,或者说北方士族提出地议案:解散复兴衙门。
议事们本来是不怕的,因为那位雄才伟略。却英年早逝的隆郡王殿下早想到了这种情况。在章程中规定:超过半数议事认为衙门没有存续必要。衙门即可清算资产负债,予以解散。这就让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解散这个衙门。除非几方势力联合起来,比如说有两成的皇家和有四成地两省官府,或者皇家和统共占据四成的南方士绅联合,这是为了避免因一方不满,而导致衙门解散的情况出现。
因而,北方佬想解散复兴衙门,必须要联合起一方,或者超过一成的话事权。但看起来,这是个不可完成地任务,因为隆郡王与三大家签署过协议,只要三大家不违背大秦利益、皇家利益、以及秦雷的个人意愿,他那两成话事权是不能与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