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当然是不满足于仅仅复制这些19世纪后期水准火器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军火产业规模上的需求,恐怕对大规模、高精度的制造能力也并无益处。还是需要设计一种完全不同于历史的军火和军事体系来才有可能。
如果张伟是在古代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制造可以比较实用的用于对付古代军队装备的兵器,那么十有八九会选择以末代青铜炮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尽可能透支寿命的火器。
比如要是12磅山地榴一类的火炮发射湘军标准与需求的散弹,估计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发弹丸威胁传统弓箭或鸟枪射程以内的目标。就算目标有车阵做为依托,恐怕也有很大概率蒙中对手的能力。
还有就是无后座力线膛抬炮一类的东西,构造和发射机构十分简单,也就膛线比较难以加工。可是如果放大到二十五到二十八毫米左右的口径,很多精度要求实际上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可如今的夏地是有很多从临高那里带来的技术资料的,在这种前提下,还满足于那些古代架空里的“急造神器”就有点儿档次不足了。张伟可不敢保证以后自己面对的对手一定都是那种队列严整或者集群出现的古代目标。从甲午日军水准的临高军到20世纪各路可能的对手都有可能。难道还要让自己用加强版本松木炮之类的游击队手段来对付可能的强敌?
不过这个思路还是多少给了张伟一定启发:参考洋务运动时期经验:既然放大火器可以解决一些加工工艺能力不足的问题,那么出路还是后膛化的抬枪抬炮这类。
抬枪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面对全新的对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没有什么用处的兵器,开火的时候暴露面积太大、发射特征太大、可是在火力上却取得不了比一般栓动步枪明显更好的好处。甚至在精度上相比一些新规格的栓动步枪问题更大。
而此时夏地的工艺能力和水平,就算是制造汉阳造之类的栓动步枪也存在明显的工艺技术积累问题。
张伟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回避问题:传统的19世纪后装单发枪技术和战斗力上都有些落后,栓动步枪的标准又要求太高。那么试制的目标就放在了放大版本的M1887杠杆式霰弹枪方面。
一般的12号标准霰弹枪做为特定环境下的武器还好,如果做为近现代战场上的通用正规轻火器,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威力和有效射程都太差了。即便是发射零零号鹿弹的12号霰弹枪,也基本上到了五十米左右就基本上没什么威力。而且这种弹丸在对抗中采取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