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熬了几年,结果稿子被张居正退回,都不愿意再干。
至于陈思育没办法。资深翰林不干了,只好新翰林来干了。萧良有他们新入官场嘛,冲劲十足,修纂大明会典之事,又与他们利益相关。故而此事落在林延潮,萧良有身上也是理所当然。
大明会典是张居正亲手抓的事,他是要凭此会典留名后世的。可会典初稿交上去,结果张居正十分不满意,亲自批示要修纂的官员‘事必专任,乃可责成’。张居正的意思,就是实行层层问责制。
所以副总裁余有丁,许国被张居正训斥了一顿,余有丁,许国二人针对大明会典的错漏,拟定了一个重修凡例后,然后将陈思育训斥了一顿,再令他重修。
一级压一级下来,也不是陈思育,一心要坑林延潮和萧良有。这件事就是烫山芋,就交萧良有办好了,就能连升两级,办不好就要背锅。
萧良有这人是争强好胜了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林延潮不会因此拖他后腿。
就如这翰林院里,大家都去溜须拍马了,那么实事谁来干?
早一日修成会典,自己也可升至中允,倒是萧良有之前怀疑自己不肯尽力。
有了陈思育监督,众翰林都开始卖力干活,而萧良有为总修纂,自是按照重修凡例逐条对修纂官分配。稍后太仆寺,光禄寺,工部等部的催纂官前来,送上各衙门新造的行事见例,以及造表文册。
大明会典是以官统事,以官署为纲目,分门记载,所以每个衙门都要有催纂官,来配合翰林院重修大明会典。
而林延潮分配到的正是他不擅长的典章这一块。两****要重修五个条例,分别是天子巡狩,亲征,论功行赏仪,献俘,宣捷。
其他同僚分配到事,都是比照一条条条例去各本典籍里查,依照典籍比对后,对条例进行重修增补,并注引出出处。在众人中,萧良有有这些史籍,典章,律例的底子,故而查起条例来特别快。
而林延潮之前全部功夫都是放在经学上,对于史籍虽有涉猎,但谈不上精熟,至于典章,律例也是对本朝有了解,对于前朝的就逊色许多了。
这一块林延潮不擅长,于是他就列了一个目录让黄灿去将诸司职掌皇明祖巡,大明令,大明集禮,洪武禮制,禮儀定式,稽古定制,孝慈錄教民榜文,軍法定律,憲綱等书借来。
然后这些书就犹如小山一般堆在林延潮的案头。
一旁的检讨看了这一幕,对林延潮笑着道:“林修撰,典章之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