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科举考试可谓极度严格。 制度一直以来是在进步的,科举从糊名制,再到锁院制,再到上一科科举。 魏允贞上书弹劾首辅张四维,次辅申时行的儿子分别榜上有名,考中进士,认为两位首辅有徇私之举。 魏允贞上疏后,被天子重责,李三才上疏为魏允贞辩护,亦被重责,结果两个人都被贬官。 但是去年天子又赦免了这二人,还提拔魏允贞为右通政,这优厚是仅次于林延潮提为侍讲学士的。 同时此举天子也是告诉在场内阁大学士,那就是你们为相时,不许照顾家人。 这也就相当于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了,任何大臣在位时,他们的儿孙子侄不许上榜。 明朝科举制度十分严格,明初时寒门弟子从民间选拔,后来有人统计,寒门读书人(祖上三代没人当官的)与官宦子弟在会试时的录取率达到了一比一,甚至寒门读书人更多一点。 但不知为何到了明朝中后期,官宦子弟上榜的比率越来越高,到了后期甚至达到了二比一的地步。 寒门子弟越来越难出头,就算有寒门子弟上榜,也多是如董其昌这样官宦人家的伴读,或者是哪位大员的门生。 于是各种黑幕说就出来了,因此魏允贞,李三才这上疏,从此开了大臣子弟不得中进士的先例。 到了林延潮这一次担任会试主考官,看到在这戒备森严的考场,居然也有人手眼通天到给自己递条子,连自己副主考都打了招呼了,那么其他房官,其他的官员,甚至王锡爵有没有人递条子? 王锡爵应该不会。 王锡爵这人性子他是知道,不结党,不徇私。 从这一点来说王锡爵可是大明朝那么多内阁大学士里难得的清流。 李植,江东之他们都是他的门生,一直想要王锡爵取代申时行为首辅。但是王锡爵想也不想拒绝了,不是他与申时行关系多好,而是他认为该怎么办事就怎么办事,甚至连自己最得意的门生李三才,也没有给予照顾。 还有一条就是王锡爵的儿子王衡。王衡此人很有才华,属于进士随便考的那等。 但王锡爵在阁时,王衡空有一身才华,却始终被王锡爵压着不许他中进士。有了王锡爵以身作则,宰相儿子不能中进士这不成文的规矩,才真正固定下来。 也正因为如此,王锡爵很得天子器重。 正是想到这一点,林延潮拿到这条子时,才下意识地没有烧掉,先看看到底是何人给自己递的。 于是答案出来了,给自己递条子的人……哼,就是张鲸。 换了别人林延潮不会如此动怒,但这个人偏偏是张鲸。 张鲸是什么人? 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也就是令文官闻风丧胆的‘厂公’。 现在林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