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接掌礼部已有数日。 部内之事对于林延潮而言,说繁杂极繁杂,仅仅是礼部仪制司一司主管天下礼仪,上至天子的登基,皇太子的确立,下至士人的科考,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可谓是包罗万象。 任何事关乎礼仪,礼部都是可以插手的。 但是礼部的事说不繁杂也不繁杂,因为事事有例可寻,只要按照前人定下的法子去做即可,不要妄加改动就好。 林延潮正式接印,任正堂后,深感自己对于礼法二字理解更深了。 自五四以后,有识之士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上下以破旧革新,大刀阔斧破除旧习为主,不过随着这风气的继续,难免有些矫枉过正。到了林延潮穿越前时代,重新提倡国学又成为一股风气,这时国学退去了板古,多讲了实用,但又少了很多纯粹。 但是这也是历史发展规律,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对此早有总结。 现在之时,从孔子起,到了程朱理学时,礼法已是趋于最成熟的时候。 礼法的意义何在,在于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 比如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一个等级有一个等级分配之法,表面上看是约束士与大大夫,但深一个层次也约束了肉食者(诸侯与天子)。 诸侯用六佾,多了即破坏了礼法,天子用八佾即可,多了也是不行。 再到现在的争国本,明朝有任何一条律法说皇长子一定要当太子吗?没有。 但是申时行与士大夫们强调,以祖宗规矩,礼法里的嫡长制来规劝天子。 为何刑不下大夫,礼不下庶人? 天子能与庶民同罪吗?天子犯法,刑部尚书敢抓吗? 至于老百姓连八佾,六佾都分不清,何谈礼法二字。 所以这句话可以反过来理解,那就是用礼法来管理上位者,用刑法来管理下位者。 而天子位再尊,但还有礼法制约着你。 破坏礼法会如何?有三不高兴,天意不高兴,列祖列宗不高兴,大大夫不高兴。所以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子当以礼治理天下,而不是用一己好恶来治理。 儒家树立了礼法,故而最厌恶的也就是变法。 不用怀疑,古代的士大夫(今日的中产阶级)都是保守主义。 变法意味着破坏了分配制度,如此会给上位者可以任意使用分配的权力。 故而为何以礼治天下,是因为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绝对要比不明白情况的瞎折腾强。 确立一个政治制度前,最重要保证一个无能或者是品德低下的人担任皇帝后,使他对整个国家的破坏降低的最低。 因为皇帝不可能一直贤明下去,将来迟早会有昏暗无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