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取消进口导流叶片、风扇前点支撑方案是老欧洲自RB199开始以后,一直沿袭下去,成为了欧洲在军用涡扇发动机上的设计习惯。
那么,为了达到军队突然改变的百分之三十喘振裕度要求,西南科工只能随机应变。
好在提高发动机喘振裕度的方法还是挺多的,而恰好现在的西南科工手上就还有一种运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
要说这项技术,那就应该把它算作苏联在军用发动机设计上的设计习惯,这一习惯在苏联处于涡喷发动机的阶段就已经形成。
这种苏联人的设计习惯就称之为:处理机匣,这是一种设计在航空发动机的风扇机匣上面的小玩意儿,通过这一设计,可以再次扩大发动机的喘振裕度。
作为西南科工技术抗巴子之一,李总师自然是知道这一技术的存在,不仅如此,甚至李总师还知道西南科工现在的涡扇10发动机上就有这种设计。
西南科工最开始接触到这种设计的时候,算起来应该是在420厂没有完成的仿制苏联P—29涡喷发动机上面,但这也让西南科工在研制涡扇10A的时候受益匪浅。
西南科工在研制涡扇10A的时候,为了增加涡扇10发动机那并不怎么好看的的喘振裕度数据,将这一技术用在了涡扇10A上面,使得涡扇10A发动机的喘振裕度显著增加。
毕竟涡扇10发动机在几年的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喘振裕度低,经常导致飞机在做大幅度动作。或者发射导弹后不甚吞烟的时候,经常就会导致发动机停车。
发动机喘振裕度低。这绝对是非常大的问题,这就让西南科工费劲心思之后。终于在涡扇10A发动机上攻克了这一技术。
原本以为现在的新中推在采用了宽弦风扇设计之后,带来的优秀喘振裕度不需要再设计上处理机匣。
没想到现在的军队又提出要把喘振裕度增加到百分之三十。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军队的技术要求来干活好了。
“要将喘振裕度指标增加到百分之三十,这指标西南科工也可以做到,使用我们在涡扇10A上面运用成熟的处理机匣技术,我们可以将中推的喘振裕度增加到百分之三十!”
说到这里,李总师也是相当的自信,没办法,现成的技术摆在那里。拿出来就可以用,咱就是这么任性……
和李总师的轻松加愉快相反的则是坐在下面的红旗厂孟总师,他现在可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