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空重应该不会超过七吨,半油半弹的正常起飞重量大概是8.7到9吨之间,最大的起飞重量我们限制在12吨以下。发动机肯定还是涡扇10A,因为我们之前也有考虑到海军使用的高盐、高湿环境,所以这是一款非常成熟的发动机。”
这次杨辉给报出的数据肯定是不会有错了,前有岸基闪电的数据摆在那里。大概推算舰载型的各种重量还是没有问题,因此才能直接把数据上报过去。
而让杨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还真就得要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国内还是可以提供一些配套支持,我们弹射器的设计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之前也有测绘过一台弹射器实体,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所谓尝试一下。自然是因为刘主席打算要上马一套正在研制中的弹射器,而这套弹射器不用想恐怕也.......
有些不敢相信地确认着:“主席的意思是说,要准备建造一套正在研制中的实验型弹射器,然后用这套弹射器来测试我们的舰载闪电原型机?”
老实说,对于这种方案杨辉也是佩服到了极点,用实验型弹射器去弹射试飞中的新型舰载机,这得到有多大的勇气才行?
但要真的说起来,这种方案真的行不通吗?恐怕也并不是完全不可靠,至少陆地上的试验型弹射器没有航母上使用弹射器那么多的要求,设备集成度不够?那就占地更大一些好了,反正是在陆地上。
蒸汽密封不行,功率损失有些大?没问题,陆地上的试验型设备,只需要把蒸汽供应足够,损失大一些也就认了,况且最大12吨的舰载机,也不需要太大的功率。
寿命、可靠性不行?甚至每弹射一次就需要对汽缸等部件进行检测?
这些统统都不成问题好不好,反正只需要保证最基本的飞机弹射实验而已,这东西就算几天、十几天也不一定会有弹射测试任务,就算到了密集试飞的时候,通过调整测试工作的时间表,也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让海军试验站和弹射器科研单位合作,在现在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准备建造一条实验型蒸汽弹射器,虽然这东西会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但只要在给你们舰载机弹射之前做一番精细的检查保养,要保证你们的测试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弹射器这东西我们迟早都要建造一条来进行测试,现在不建造一条试验型用于测试、积累经验,我们的弹射器永远都是不成熟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电话这边的杨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