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会带动商人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趁着李宽喝茶润喉咙的时机,李治总算是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这么理解。经济发展了,商人、匠人都会变得更加有钱,生活水平提高了。
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特别是在各个坊间,你的生活水平跟社会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乞丐,是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地位的。
但是社会地位跟你是不是有太多的钱,又并不是简单地等同关系。
就像是东西两市里头,不少胡人都是身家很丰厚,但是你要说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多高,显然是假的。”
李宽感觉李治的这个问题背后,似乎有坑。
所以比较暧昧的给了一个回答。
“士农工商,二哥你一直都追求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商人重利轻离别。并且商人追逐利润,人品肯定会有问题。
一旦商人的地位跟其他人一样,那么是不是会导致大唐的道德败坏呢?”
李治这个家伙,作为储君,他已经开始考虑起将来的统治了。
他刚刚说的这个观点,应该是于志宁等人给他灌输的。
当然,他自己应该也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许多统治者,都有着这样的观点。
商人就是肥羊,养肥了就要宰杀。
“雉奴,单纯的把人的道德跟他从事的职业,或者是跟他是农夫还是匠人、商人挂钩,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历朝历代,投靠胡人异族的文人世子,一点也不少吧?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就更是常见。
按照你的说法,这些文人士子的风骨不是最高的吗?为何他们反倒是给整个中原王朝带来了最大的伤害?
同样的,大家可能觉得农夫就非常淳朴,非常老实。不可否认,这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绝对不是真理。陈胜吴广的起义,还有汉末的黄巾之乱,背后有一帮人都是农夫。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吃饱饭就足够了。至于所谓的道德,那都是在这个前提下才有的。
要不然到了饥荒的时候,为何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
至于匠人,之前的地位一直都很低,但是其实他们对一个国家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朝廷应该也能充分的感受到匠人给大唐带来的变化。